-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斗乡2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党委政府工作总结
2008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总体战略布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按照“六抓”具体工作部署,紧盯目标,突出核桃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协调抓好广棋高速公路建设;以抗灾救灾及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等为工作重点,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186人,增加160元,比上年增长7.92%;完成工业企业总产值116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35万元;企业营业收入完成116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3‰以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突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精心组织人员、力量克难攻坚。一是全力做好了潜溪河公路大桥的协调工作,确保了按时通车;二是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的办法,完成转南村至校场村马王路(马堂上-王家梁)4.6公里通达工程建设;三是投资30万元修建了转斗场镇农村客运站建设,有效的改善了村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
2、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一是狠抓了全乡病险渠堰的维修整治,采取投工投劳的办法对川陕大堰、转南2条4.2公里引水渠堰进行了维修整治,投入劳动力2500个,投入资金10万余元;二是完成转北、校场2处提灌站建设及蒿地、黎明2个村灾后集中安置供水站的建设,解决了600亩的灌溉和860余人的饮水问题;三是场镇人饮工程改造全部完成,确保了近2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四是积极与宁棋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协调争取资金80万元,加强黎明村罗家坝居民小区堤防工程建设,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及提高了行洪安全。
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组织群众改厨、改厕、改圈,建设沼气池200口,其中:完成了转南村100口国债沼气项目建设任务。
二、坚持农业基础不动摇,以产业促发展
1、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助农增收。一是全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并及时足额将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兑现到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种粮的积极性,确保农民收入稳定。今年完成玉米投保302亩,占任务的101%;水稻102亩,占任务102%;生猪700头,占任务的100%;能繁母猪521头,占任务的72%;二是震后及时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村民互助小组抢种抢收,确保了粮食颗粒归仓,栽种时满栽种尽,杜绝了土地抛荒,粮油生产完成粮食播面8432亩,占任务的102%;实现粮食产量2154吨,占任务的101%;完成油料面积4500亩,占任务的100%,实现油料产量450吨,占任务110%。
2、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立足“大力发展优质肉猪,突破性发展草食型畜禽,积极发展小家禽”的发展思路,依托大坪村养殖小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二是牢固树立“防疫就是增收,无疫就是增效”的思想,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安排落实动物春、夏、秋防疫工作,特别是狠抓了5.12地震后的动物防疫夏防工作,做到了动物防疫“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畜禽免疫面达100%,确保了辖区的清净无疫,促进了全乡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年新增洋二杂母猪260头,占任务的100%,生产仔猪1.4万头,占任务的100%,出栏生猪6000头,占任务5400头的111%;存栏毛兔22000只,出栏小家禽5.0万只,占任务4.2万只的119%,建设大坪村生猪养殖小区1个。
3、林业产业化不断取得成效。一是积极盘活菌产林资源,发展无公害森业蔬菜,引进业主在转南村、转北村发展袋料香菇、木耳,今年新栽香菇10万袋,占任务的100 %,巩固木耳生产大户2个,完成木耳产量7吨,占任务的100%;二是加强了林权制度改革宣传,完成林权改革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三是着重对校场、转南、大坪三个核桃干果专业村进行了重点打造,建标准化基地1000余亩,核桃管护18.6万株,产量达383吨;四是发展蚕桑助农增收,精心组织技术人员嫁接桑树15余株,完成养蚕50张,占任务的100%,产茧50担,占任务的120%;五是做好农户退耕还林补助兑现和天然森管护,使34000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巩固了6865.3亩退耕还林成果。
4、劳务产业逐步成为农民致富增收重要渠道。 在产业发展上,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优化输出结构,拓宽输出渠道。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务扶贫培训工程”、“灾后农房重建建筑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人,切实解决绝对贫困人口47人,改善了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省内农民工企业在岗培训148人,品牌培训13人,阳光培训60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