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管路布置设计 基本要求: (1) 了解管道布置的任务与要求; (2) 掌握管架、管道的安装布置; (3) 熟悉设备的管道布置、管道布置图的画法。 重点:管架、管道、设备管道布置 难点:设备管道布置 §6-1 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1) 确定车间中各个设备的管口方位和与之相连接的管段的接口位置; (2) 确定管道的安装连接和铺设、支承方式; (3) 确定各管段(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及控制仪表)在空间的位置; (4) 画出管道布置图,表示出车间中所有管道在平面、立面的空间位置,作为管道安装的依据; (5) 编制管道综合材料表,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型钢等的材质、规格和数量。 §6-1 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 (1)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并能满足生产要求; (2)便于操作管理,并能保证安全生产; (3)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维护; (4)要求整齐美观,并尽量节约材料和投资。 (2)有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得铺设在通道上空和并列管线的上方或内侧。 2.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2 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3)管道应尽量沿墙面铺设,或布置在固定在墙上的管架上,管道与墙面之间的距离以能容纳管件、阀门及方便安装维修为原则; 2 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2 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6)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其余都用焊接连接。 2 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7) 为了安装和操作方便,管道上的阀门和仪表的布置高度可以参考以下数据: 阀门(包括球阀、截止阀、闸阀) 1.2-1.6m 安全阀 2.2m 温度计、压力计 1.4-1.6m (8) 为了方便管道的安装、检修及防止变形后碰撞,管道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阀门、法兰应尽量错开排列,以减小间距。 2 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9)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管道的铺敷要考虑全厂性协调的原则,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3.安全生产 (4)长距离输送蒸汽或其他热物料的管道,应考虑热补偿问题,如在两个固定支架之间设置补偿器和滑动支架。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墩、管架处应设管托。 3.安全生产 (6)玻璃管等脆性材料管道的外面最好用塑料薄膜包裹,避免管道破裂时溅出液体,发出意外。 必须符合安全生产及检修的需要; 另外还应当考虑到操作面的间距。 泵间的操作通道净距不小于1m,泵前操作通道不小于1.25m,泵的检修通道不小于3.5m,以便于吊车与卡车进入,小型泵的检修通道宽度可减到2.5m。 (1)管道与阀门一般不宜直接支承在设备上。 (2)距离较近的两设备间的连接管道,不应直连,应用波形伸缩器或45o或90o弯接。 (3)管道布置时应兼顾电缆、照明、仪表及采暖通风等其他非工艺管道的布置。 a 测温点应在流体流动稳定处,不应在死角。 b 热电偶套管应超过管中心线5-10mm,使温度计顶 端在中心处。 c 测温点最好在拐弯处,有较大的插入深度。 d 热电偶应逆流安装、并斜交安装,避免与管道垂直。 §6-2 管道管架的安装布置 管架的作用:支承、固定和约束管道。 分类:室外管架、室内管架 管道支架按其作用分类: (1) 固定支架 用在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位移的地方; (2) 滑动支架 滑动支架只起支撑作用,允许管道在平 面上一定位移; (3) 导向支架 用于允许轴向位移而不允许横向位移的 地方; (4) 弹簧吊架 用于管道有垂直位移。 (1) 较重的管道(大直径、液体管道等)靠近支柱,这样梁和柱所受弯矩小,节约管架材料。 (2) 连接管廊同侧设备的管道布置在设备同侧的外边;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管架当中,支管引向左侧的布置在左侧,反之置于右侧; (3) 当采用双层管架时,一般将公用工程管道置于上层,工艺管道置于下层。 (4) 管架上支管上切断阀应布置成一排,其位置应能从操作台或管廊上的人行道上进行操作和维修。 (5) 常温管道靠墙/柱,热管道在外;高温或低温的管道要用管托,将管道从管架上升高0.1m,以便于保温。 (6) 支架间的距离要适当,固定支架距离太大时,可能引起因热膨胀而产生弯曲变形;活动支架距离大时,两支架之间的管道因管道自重而产生下垂。 见表6-2 (1) 当管架下方为通道时,管底距车行道路路面的距离要大于4.5m;道路为主干道时要大于6m;是人行道时要大于2.2m;管廊下有泵时要大于4m。 (2) 通常使同方向的两层管道的标高相差1.0-1.6m,从总管上引出的支管比总管高或低0.5-0.8m。 管道改变方向时要同时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