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古代汉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古代汉语

上古音上古的韵部研究上古韵部的材料和方法。1、《詩經》《楚辭》等上古韻文的押韻系統。2、《說文》的諧聲系統3、古書的異文、注音等材料。 上古韵部的研究概况1、恊韻(“協韻”“合韻” )、叶音說《詩經·北風·燕燕》:“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於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沈重在“南”字下注“乃林反” 。朱熹在《詩集傳》中對凡是他感覺不和諧的韻腳字全面採用了“葉音”法,如同一“家”字,朱熹共注了四種不同的讀音:《詩·周南·桃夭》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古胡、古牙二反)。”《詩·召南·行露》二章:“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葉音穀)。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三章:“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葉各空反)。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陳第的重要論斷 明代中葉,陳第在《毛詩古音考》中首次提出了今音不同于古音的歷史觀念,認爲“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這種認識爲古音研究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3、清代人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研究方法1、係聯法,又稱絲聯繩引,研究詩韻的重要方法。 2、谐声字归纳法形聲字的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讀音,故屬于同一聲符的形聲字,其讀音必然相同或相近,必然屬於同一韻部。這一方法是段玉裁提出來的,叫做“同諧聲者必同部”。 段玉裁古韵第六部系联表及谐声系统归纳4、清代及其以後的研究成果顧炎武10部、江永13部、段玉裁17部、戴震9類25部、王念孫21部、孔廣森18部、江有誥21部章炳麟23部、黃侃28部、羅常培、周祖謨爲31部,王力《詩經》時期11類29部、《楚辭》時代30部。 王力古韵30部王力《詩經》時期11類29部、《楚辭》時代30部。王力30古韻部如下:二、上古的声母(一)研究上古声母的材料1、諧聲系統2、古書的異文、注音等材料。3、方言材料等关于上古声母的几个重要结论1、古無輕唇音,清代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古無輕唇音說》;2、古無舌上音,清代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舌音類隔之說不可信》;3、古音娘日二母歸泥說,章炳麟;4、照二歸精、照三歸定說,黃侃;5、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曾運乾。 古无轻唇音 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轻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並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钱大昕,史学家,音韵学家,字辛楣,号竹汀,清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其“古无轻唇音”等音韵学之说散见于《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文集》中。现将这项结论的证据简述如下:1.“非”古读作“帮”《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草” 。《论语》:“子贡方(非)人。”郑康成本作“谤(帮)人。”《论语》:“且在邦(帮)域之中矣。” 《释文》:“‘邦’或作‘封’(非)。”“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释文》:“郑本作‘封内’。” 《诗》:“彼(帮)交匪敖。” 《春秋》襄二十七年《传》引作“匪(非)交匪敖。”《诗》:“四矢反(非)兮。” 《韩诗》作“变”(帮)。《释名》:“法(非),逼(帮)也,人莫不欲从其志,逼正使有所限也。”谐声字: 非(非)—悲(帮) 分(非)—扮(帮) 反(非)—版(帮) 甫(非)—補(帮) 发(非)—拨(帮)  封(非)—幫(帮)2.“敷”古读作“滂”《诗》:“铺(滂)敦淮濆。” 《释文》:“《韩诗》作‘敷’。”谐声字:孚(敷)—脬(滂)覆(敷)—(滂)4.“微”古读作“明”《水经注·汉水》:“文(微)水即门(明)水也。”《史记·鲁世家》“平公子文(微)公”,《世本》作“湣(明)公。”《诗》:“周原膴膴(微)。”《文选》注引《诗》作“腜腜(明),莫来切。《释名》:“望(微),茫(明)也,远视茫茫也。”《周易·职方氏》:“其泽薮曰望(微)诸。”注:“望诸,明都也。”疏:“明都即宋之孟(明)诸。”《左传》:“其宰公冉务(微)人。”《春秋事语》作“其宰公襄目(明)人”。《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微)成。”帛书《老子》:“大器免(明)成。”谐声字: 文(微)—闵(明) 亡(微)—氓(明)  無(微)—橅(明) 未(微)—昧(明)以上材料说明三十六字母中轻唇音和重唇音在上古只有一类,或者没有轻唇,或者没有重唇。其所以会得出无轻唇音的结论,重要理由之一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找到只有重唇而没有轻唇的方言,却找不到只有轻唇而没有重唇的方言。象厦门、潮州、福州等方言中就只有重唇音而没有轻唇音,这显然是古音的遗留。例如:古无舌上音钱氏称作“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这是钱大昕所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所谓古无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尚未产生(钱氏没有探讨娘母的问题),大约是到了六世纪时这组音才从“端透定泥”中分化而出。下面是这项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