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防治办法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白粉病防治办法综述.

小麦白粉病防治方法综述 作者: 指导老师:鲍永美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是目前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普遍较差,故人工防治及其重要。目前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手段主要为使用化学药剂和培育抗性新品种,但两种方法各有其不足。本文对常用抗白粉病化学药剂的组成、使用,和现阶段已培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品种及其具体的选育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两种防治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未来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防治;化学药剂;抗病品种 Summary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control Author: Ting Zeng Instructor: Yong-mei Bao summary :Wheat powdery mildew is a threat to wheat produc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diseases. However, wheat varieties resistant to powdery mildew generally poor, so manual control and its importance. Currently used to control the main means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for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cultiva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resistance, but both methods have their own inadequacies. In this paper,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chemical composition, use, and has been produced at this stage of the wheat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and its selec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 and the two control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finally to wheat powdery mildew control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s prospected. Key words: wheat; powdery mildew control; chemicals; resistant varieties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Erysiphe grami—n/s D C f.sp. tritici Marchal(近年来被重新定名为Blume—ria graminis D C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重要病害【1】。过去主要发生在冷凉、潮湿、多雨地区。近些年来,随着矮杆、半矮杆品种的推广种植和栽培水平的提高,如密植、灌溉,特别是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等,其危害日益严重,在世界主要麦区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在中国,小麦白粉病过去主要发生在云、贵、川及沿海等湿润多雨的地区,但近二十年来,由于栽培条件的改变和矮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其发生的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据统计,1990年,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约1207万hrn2,占全国小麦总面积(3073万hm2)的39%,造成小麦产量损失14.38亿kg【3、4】。目前,小麦白粉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常见病害之一【5】。 当前采用的防治手法众多,总体上可以分成化学药剂防治法和培育抗性品种防治法两种。其中化学防治具有更普遍的应用,目前用于化学防治的药剂主要有不同剂量的三唑酮、禾果利、已唑醇、酮·甲、烯唑醇、粉唑醇、戊唑醇等;而培育抗性品种则多为将黑麦、偃麦、簇毛麦等杂草体内的抗白粉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细胞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转移到小麦,并诱导其表达。 1、利用化学药剂 目前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普遍较差,药剂防治成了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全世界,防治效果良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最广泛的就是三唑酮。但是自90年代初报道抗三唑酮菌株的产生以来,又出现了多种新的化学药剂。 1.1 用15%三唑酮和12.5%禾果利防治小麦白粉病 15%三唑酮每667m2用60~100克防治小麦白粉病【6】1~3次,在病害发生较轻的年份均能达到防治的目的。一般30天防治效果在70.27%~91.89%,12.5%禾果利每667m2用10~20克防治小麦白粉病。30天防治效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