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石地下建筑课程设计
任务书3 - 2 -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 2 -
二、设计题目 - 2 -
三、课程设计资料 - 2 -
四、课程设计要求 - 3 -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 3 -
一、工程概况 - 4 -
1.1设计依据 - 4 -
1.2.设计要求 - 4 -
1.3洞室断面图 - 5 -
二、锚喷支护介绍 - 5 -
2.1锚喷支护概念 - 5 -
2.2 锚杆的作用 - 5 -
2.3 几种主要锚杆介绍 - 6 -
(1)楔缝式锚杆 - 6 -
三、锚杆类型的确定与选取 - 7 -
3.1 锚杆的选取 - 7 -
3.2 锚固岩层厚度m的计算 - 8 -
3.3直墙部分锚杆计算时,锚固力计算简图 - 8 -
3.4 直墙部分锚固力Q固计算 - 9 -
3.5 锚杆直径的确定 - 9 -
3.6 的确定 - 10 -
3.7 的确定 - 11 -
3.8 直墙部分锚杆的总长度 - 11 -
3.9 拱顶部分锚固长度计算 - 11 -
3.10 锚杆受剪验算 - 11 -
3.11 树脂卷粘结端长度 - 12 -
3.12 孔径选择 - 12 -
3.13 锚杆布置 - 12 -
四 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 13 -
4.1、锚杆施工前,应对下列事实进行调查核实 - 13 -
4.2、锚杆孔的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 13 -
4.3、锚杆尾端的托板 - 14 -
4.4、树脂锚杆的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 - 14 -
4.5、锚杆安装的施工操作 - 14 -
4.6、左旋无纵筋螺纹钢树脂内锚头锚杆安装示意图 - 15 -
五、混凝土参数的确定及工艺流程 - 15 -
5.1、混凝土层厚度验算 - 15 -
5.2、钢筋网的选择 - 17 -
5.3、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 17 -
(1)原材料的选择要求 - 17 -
(2)施工机具的要求 - 17 -
(3)混合料配合比及拌制 - 18 -
(4)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 18 -
(5)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 19 -
(6)喷射混凝土的养护 - 19 -
六、锚喷支护施工的作业组织和循环图表 - 19 -
6.1、工程量清单 - 19 -
6.2、各道工序所需工日表 - 20 -
6.3、施工人员配置 - 20 -
6.4、施工进度安排 - 20 -
七、 参考文献: - 21 -
任务书3
一、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岩石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是城市地下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该门课程之后进行的。该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工程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着重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方法,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城市地下工程专业的学生适应工作的需要,所以有必要进行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
二、设计题目
地下洞室锚杆喷支护设计
三、课程设计资料
某地下洞室围岩完整性差,裂隙发育良好,存在明显的地质构造,围岩渗透性强。洞室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洞室为直墙圆拱型的形状,其几何尺寸为拱高半径为3m,直墙高 6 m,洞室沿轴线方向的长度为20m,离地表距离为10m。拱顶喷射混凝土厚度,拱脚及边墙厚度,喷混凝土均采用C25号混凝土,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弹模,混凝土抗拉强度为0.84MPa。
表1 围岩物理力学指标
围岩类别 比重 抗拉强度(MPa) 抗剪强度 弹性模量10MPa 泊松比 普氏系数f 弹性抗力系数k (kg/m) tg C(MPa) III 2.5 3.1 1.42 6.0 2..7 0.26 4.4 0.8×10
表2 学号对应参数表
学号 设计内容 断面尺寸 锚杆设计参数 所选任务书 圆拱半径m 直墙高度m 锚杆与直墙成 锚杆长度m 222 地下洞室锚喷支护设计 3 6 60o角 3.0 3
四、课程设计要求
一、工程概况
二、锚杆类型的确定与选取
三、锚杆施工工艺的流程
四、混凝土参数的确定及工艺流程
五、锚喷支护施工的作业组织和循环图表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课程设计时间:2012.12.3~2012.12.15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依据
某地下洞室围岩完整性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