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巢率高的安全问题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空巢率高的安全问题解析

社区空巢率高 带来的健康安全问题 第二组第②小组:靳彦明、袁佩佩、 桂路芳、陈雪、孙行 目录 空巢现象介绍 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建议 具体如何解决问题 结果及评价 空巢老人家庭是指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家庭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和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 “空巢”现象日趋突出,空巢老人家庭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空巢现象介绍 2006 年我国城市老人“空巢”率达49. 7%, 其中大中型城市的“空巢”率高达56. 1%,预计2030 年老人“空巢”率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家庭将“空巢化” 。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当今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内地60岁及以 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同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空巢家庭基本成为或 已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专家预测,不久的 将来我国老人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90.0%左右。 二、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1.生育率下降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 多年, 1963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 为43.37 ‰, 2002 年下降到12.86 ‰ (已低于同年美国人口出 生率14 ‰),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从1963 年的33.33 ‰下降到 2002年的6.45 ‰。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 他们的父母 进入老年, 家庭规模缩小, 核心家庭比例上升, 空巢家庭将越 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 世纪我国城市, 甚至是 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2.离婚率上升 追求个性发展自由, 1978 年以后我国人口离婚率逐年上升, 大有超过欧美人口离婚率的趋势。离婚以后, 有相当多的人(尤其女性)不再结婚, 当子女读书、工作以后, 他们就进入空巢家庭(寡居)的序列。当子女结婚生育以后, 他们能够短暂地前往子女家庭中相助。但由于代际冲突, 最终还要自己过日子。 3.经济实力增强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信息日益快捷, 劳动力流动和迁移明显加速, 为了事业的发展或为了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待遇, 年轻人工作变动日益频繁, 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子女不能和老人同住, 难以实现老人在家由子女照顾、养老的宿愿。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追逐利益时人们淡化了亲情友情和乡情, 社区舆论功能减弱, 街坊邻居、村委会、街道委员会、派出所对孤寡老人持冷漠态度。 生活水平的提高, 住房条件的改善, 也为子女与老年人分开居住创造了物质条件;养老观念和生活理念的变化, 是导致“空巢老人家庭” 的主观因素。老年人认为自己劳累了大半辈子, 年老后喜欢有个“自由自在, 自得其乐” 的生活空间, 与子女分开居住大家方便。 三、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社会支持不完善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测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而现阶段我国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配偶、亲友为主的非正式照顾体系,而以社区、养老机构等为主的正式照顾体系却显得力量微弱,发展也不完善。 生活质量不高  生活质量又称生存质量,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老人在物质生活、精神质量、健康水平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客观状态及老人的自我感受的总和。老年期是人生命的后期、生理机能自然不高,加之外因的干扰,使得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差,是社会的弱势人群。 空巢心理或空巢综合征  由于子女求学、工作、成家等外因,老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会产生诸如孤独、寂寞、抑郁等各种异常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导致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大多罹患慢性疾病  目前我国老人中有70%患有各种老年病,其中15%患严重疾病,生活难以自理。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身治疗及护理。此外,对疾病及预后的担心使老人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增加其心理压力。  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接触日益减少,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与他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认知间的差异,使得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感觉自我价值的缺失,对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不高。 空巢老人家庭产生的困难 精神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人口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口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市老人中的一代户比例较高,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