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总汇.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第十五册的起始单元,也是为学生学习议论文这一重要文体的起始单元,对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方法,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读懂议论文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成文方式,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重中之重是把握论点,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对论证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学时应先教学《谈骨气》这一典型的议论文,用典型引路学生会易于接受,并产生学习兴趣,继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谈骨气》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论点及所运用的论据。 2.了解本文侧重运用举典型事例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2.区别议论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理解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与记叙中的叙事的区别。 德育目标: 1.教育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人。 2.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一身浩然正气的人格美。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议论文的内容特点:用诸多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一个观点,力求说服他人。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提出论点一论证论点一总结归纳 3、听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1)用耳用脑,在听读之后列提纲 (2)理清说理的脉络 (3)准确说出中心论点和结论 (4)对论证论点部分,要求能说出列 举了哪三个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二、深入探究: (1)比较标题“谈骨气”与中心论点的区别。 题目高度概括,提示了论述范围,看不出作者的见解;中心论点是题目的扩充,表明了作者的见解,由此展开论述。 (2)在“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一句中,能否将“坚定不移”和“当时”这两个词语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坚定不移”就是对孟子三句话的概括,突出了“有骨气”在意志方面的特征;“当时”则扣住第3段中的“每个时代”,点明了骨气的社会性。 (3)本文是如何紧扣中心论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 (3)本文是如何紧扣中心论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论证的? 本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用孟子的三句话对“有骨气”进行了解释,接着对应孟子的三句话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用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的事例论证“富贵不能淫”;用齐民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贫贱不能移”;用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的事例,论证“威武不能屈”。从而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 (4)如何理解“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由于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骨气总是带有时代的局限、阶级的烙印的。封建时代的骨气往往同封建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在一起,有骨气的爱国者往往具有忠君的思想,如文天祥的骨气,既表现了他不畏强暴、不甘屈辱、为民族利益而死的英雄气概,又表现了他对南宋小朝廷的忠心。 三、小结: 本文写于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作者精选古今典型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号召人民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发扬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四、布置作业: 背诵孟子的几句话,并理解它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结合片断阅读分析,理解三个具体事例在选材和组材方面的特点。 2.联系课文分析,领会议论文中摆事实和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不同。 3.设计讨论题,加深对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 二、复习: 文章所选三个事例是怎样紧扣中心论点的? 三、小组合作完成: 第6段“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作者用文天祥的事例,你认为侧重证明哪一句话? 讨论作者在文中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却极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议论文中摆事实论证,要叙述事件,你能结合本文谈谈,议论文的记叙与记叙文中记叙有什么区别吗? 第5段中,“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誓“为民族利益而死”,印证“威武不屈”;“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而不投降,印证“贫贱不能移”;元朝多次派人劝降,许之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印证“富贵不能淫”。文天祥为了民族利益,失败被俘,有人劝降时,他丹心不变;拘囚地牢受尽折磨时,他忠贞不屈;元朝多次作以高官厚禄时,他坚决拒绝。他的事迹全面体现了孟子三句话的精神,但作者讲文天祥的事例侧重证明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这句话。 因为三例非常巧妙、典例,具有代表性:①三个事例恰好扣住孟子的三句话,按照这三句话的先后顺序来排列,逻辑性非常强。②从时间上分,三个事例中一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