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鼻及鼻窦 第一节 解剖 前组副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开口于中鼻道; 后组副鼻窦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开口于上鼻道。 注意发育时间,各鼻窦发育个体差异很大,并常有变异,不要把某一阶段正常表现误认为病变。额窦发育缓慢,4岁时约平眼眶中点水平,约5%成人无额窦;蝶窦3-4岁开始气化。 鼻骨:两片,双侧对称,上窄下宽。有鼻骨间缝、鼻额缝及鼻上颌缝,还有一些血管沟。 上、中、下鼻甲。 第二节 X线检查 一、X线平片检查方法 1、华(water)氏位 : 又称顶颏位或37度后前位,用于观察前组副鼻窦、鼻腔、上颌骨、颧骨、下颌骨喙突;张口位时可以看蝶窦。 2、柯氏位:观察额窦、前后组筛窦。 3、侧位: 观察上颌窦、额窦、蝶窦。 4、颏顶位: 主要观察蝶窦和后组筛窦,上颌窦前、内、外侧壁。 5、视神经孔位: 后组筛窦、同侧额窦。 6、鼻骨一般双侧位显示,外伤应用,轴位观察双侧鼻骨及上颌骨额突骨结构,判断鼻骨骨折左、右移位征象。 二、正常X线表现 1、正常鼻窦窦腔透明,窦壁清晰锐利,黏膜不显影,密度、大小、形态不一。 2、上颌窦:华(water)氏位观察好,倒三角形,密度内高外低,圆孔投影于内侧中部;侧位两侧重叠。 3、额窦: 柯或华氏位,扇形,两侧多不对称,大小、形态个体差异较大。 4、筛窦:柯氏位上于眼眶之间,呈蜂窝状;华氏位上后组筛窦投影于上颌窦内上方,视神经孔位投影于眶窝内下方。 5、蝶窦: 颅底位上呈卵圆形,两侧多不对称,侧位片呈类圆形。 鼻骨侧位 三、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一、鼻窦炎 上颌窦多见,急性期黏膜肿胀、充血、增厚,脓液存留。慢性期黏膜增厚加重,肉芽组织增生,息肉形成;窦壁增生硬化或吸收;可形成浆液或黏液囊肿。 X线表现: 1、急性期: 1)窦腔透光度均匀减低,密度增高。 2)黏膜增厚表现为平行于窦壁之带状影。 3)窦腔积液充满窦腔,密度均匀增高,积液少立位见液平。 4)窦壁吸收模糊或无改变。 2、慢性期 1)黏膜增厚更明显。 2)窦腔积脓征象。 3)突向窦腔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息肉 4)常有窦壁骨质吸收或增生硬化。 (二)鼻窦囊肿 1、粘膜下囊肿: 也称黏膜囊肿,包括黏液腺(潴留)囊肿和浆液囊肿,上颌窦多见。前者系炎症后或变态反应黏液腺导管口阻塞,黏液存积、腺腔扩大;浆液囊肿为窦黏膜毛细血管壁渗透性改变,致血浆外渗,浆液潴留于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形成。 X线表现:窦腔内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好发于上颌窦窦腔下部或外下方。 与息肉鉴别:单发,无黏膜增厚,囊肿可能性大;多发,伴黏膜增厚则息肉可能性大。 2、黏液囊肿: 窦口长期阻塞,窦腔内黏液潴留形成,腔内压力增大,窦腔膨大变形。额窦、筛窦多见,多以囊肿累及眼眶导致眼球突出就诊,蝶窦黏液囊肿最常见症状为视力下降。 X线表现 早期窦腔混浊,密度增高;随压力增高,窦腔内间隔消失,窦腔增大变形,邻近组织受压,骨质吸收 。窦腔扩大是晚期共有的表现。 (四)鼻窦肿瘤1、骨瘤: 好发于额窦和筛窦,分致密型、松质骨型和混合型,小骨瘤无症状,大者可有相邻器官压迫症状。致密型骨瘤表现为窦腔内高密度骨性肿块,边缘光滑,附着于窦壁。松质骨型骨瘤密度较低,周围为菲薄骨皮质白线。混合型兼而有之。 2、鼻窦恶性肿瘤: 好发于上颌窦,癌较多见。 X线表现: 1)上颌窦恶性肿瘤只累积黏膜时,表现为窦腔密度增高,不具特征性。 2)侵犯骨壁致骨质破坏,可以确诊。 3)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眶窝、鼻腔软组织密度增高,牙槽骨破坏,其它阻塞性鼻窦炎。 4)筛窦恶性肿瘤:密度增高,间隔及骨壁破坏,眶窝、鼻腔、颅内侵犯表现。 第三节 CT及MRI检查 一、检查方法及正常CT、MRI表现 横断扫描:层厚5mm,层距5mm,上颌齿槽至额窦扫完,观察鼻窦前后及内外侧壁较好。 冠状扫描:多用,层厚5mm,层距5mm,额窦前壁至蝶窦后壁,显示上下关系较好。 表现见图片 轴扫骨窗 冠扫骨窗 鼻骨 二、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 (一)鼻窦炎 急性期黏膜增厚,窦腔混浊、积液,窦壁骨质无变化。诊断较X线明确、直观。 慢性期黏膜增厚更为明显,增强强化,息肉形成,窦腔积脓,窦壁骨质局部吸收、硬化。 MRI:粘膜增厚表现长T1长T2改变,分泌物自由水及蛋白质比例不同,信号多变。 积液 二、鼻窦囊肿 粘膜下囊肿 宽基底与窦壁相连,圆形或半圆形软组织密度、囊性影,MRIT1WI低、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内容物不强化,囊壁强化,而息肉增强内容物会强化。 粘液囊肿 窦腔膨胀性改变,窦壁骨质变薄、膨隆。MRI常呈长T1长T2信号,若蛋白、粘液浓度高时可呈短T1长T2信号。 粘膜下囊肿 MRI 粘液囊肿 (三)鼻窦肿瘤 良性病变:囊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