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象似性pptx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象似性pptx分析

第六讲  象似性  一、象似性现象    索绪尔把任意性看做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他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因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所以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二者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无理据的。    功能语言学家从语言和认知的关系出发,对语言结构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展开研究。研究的课题主要是究竟能指和所指之间有没有自然的联系,符号及其结构是不是有理据的。    C.S.Peirce提出了象似符号理论。他指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约定俗成的规则,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1946年Benveniste考察多种语言的人称代词后发现,很多语言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在形式上与第三人称没有平行性。第一、第二人称是交谈的参与者, 第三人称则不是。在语法形式上,不参与交谈的第三人称代词往往采用语法零形式,象似所代表的人缺席。    在范畴领域,有所谓的“家族相似性”。一个范畴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范畴化之后的词语也不是整整齐齐地对应着一个唯一的义项,这样就出现了多义项的词语。一个词对应着多个义项,这些不同义项之间大多是存在关联的,这种关联就是象似性。    象似性是纽带,把不同义项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词汇的数量,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如dry有12个义项,分别表示干燥、干旱、干涸、无液体、口渴、无甜味、无果味、枯燥、假正经、平淡、乏味。这些义项尽管有的是通过隐喻有的是通过转喻产生的,但都与本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象似性。再如“抠”有四个义项: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雕刻(花纹);不必要的深究;吝啬。    至于通过派生得出的词语之间的象似性就更明显了。这种象似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语音方面,往往保留着原来的词语的大部分基本要素,如strength和strengthen,protect和protection。在意义上,派生词语之间也与原来的词汇意义保持密切联系。    “家族相似性”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不同概念、不同词语之间的范畴化象似。这就是前面所谓的功能相似。着眼于某一范围内的个体成员的典型性。 二、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    语言的结构与人所认识到的世界的结构恰好对应,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而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这就是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或者说语言的结构特别是语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经验结构(即人认识客观世界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结构)的模型。这种象似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分象似”,即语言结构的单位实际上 跟概念结构的单位一一对应,例如语言中的每一个词语差不多就是一个概念。    几个语言单位,来源于同一个概念范畴,词汇意义有共同特征,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上即使对立,仍然在形式上保持某种形态的接近,从而在形式上彼此相似。如realize-realisition;write-wrote-written;have-has-had. 这是成分相似。派生词、词的不同语法变体之间往往在形式上保持一定的象似程度。这是通过形式上的关联和接近与意义上的关联相似。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绿-绿化 先进-先进性 水手、能手、帮手……    还有一个是“关系象似”,即语言结构中单位之间的关系跟概念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一一对应。如张敏(1998)集中探讨名词短语中“的”字是否能隐去的规律:    我爸爸 *我鼻子    *张三爸爸 牛鼻子    “我”对“爸爸”、“鼻子”的领有都是不可以让渡的,为什么会有以上对立?张敏论证在汉语里,无“的”和有“的”的名词短语的区别是“称谓性”和“非称谓性”的区别(对汉人来说这是意义重大的)。用专名来称谓的概念,其组成成分之间的距离最小。    汉语在更广的范围里体现距离相似原则。 *好一本书 *好的一本书 好好的一本书 *好那本书 ?好的那本书 好好的那本书 *脏一件衣服 *脏的一件衣服 脏兮兮的一件衣服 *脏那件衣服 脏的那件衣服 脏兮兮的那件衣服 英语单数名词book和复数形式books,汉语“人、书”和“人人、本本”,这种概念数量的多少跟语素的多少也相互对应,这是数量关系的象似。下面我们重点来看时间关系的象似。    Jakobson指出,在一个由S1和S2构成的组合里,S1和S2的次序常‘常对应于它们所描述的事件之间的时间关系。Greenberg认为,语言成分的次序与物理经验的次序或对事物的认识的次序是平行的。Haiman把语言里的这种机制称为“时间象似性”。戴浩一(1988)为了解释汉语里的语序现象提出了一条“时间顺序原则”,该原则认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