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山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黄山记

黄山记 【教学目的】 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领会“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展示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赏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课时】 4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并留下了诸多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山记》更是独特的一篇。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 词语: 煞费苦心: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 皖:安徽的别称。 悭吝: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 糗(qiǔ):干粮。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卓绝:超过一切,达到极点。 狭仄(zè):狭窄。 诡奇:奇异。 摺(折)皱:折缝。 载(沉载浮):又。 四、参照阅读提示,讨论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 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 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认真研读前三部分,思考作者为何这样写?(对照课后练习一) 2、为什么作者要写黄山的攀登史,有何用意,找出关键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前三部分。 (一)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 明确: 1、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2、“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 3、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 (二)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 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明确: 1、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4、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三)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 (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