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孔子简介
在“曲阜·儒学文化与空间发展”国际论坛上的讲话
●吴良镛
作为一个建筑学者,有幸能和国内外儒学学者在此见面,至为荣幸。我致力于建筑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使中国深远的文化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内涵之一。正是基于这一学术见解,我进行了一些有关曲阜的工作。
一、曲阜城市简史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他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并逐渐被后人逐步发展、改造,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学的圣地,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在这一区域营建聚落。据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证实,曲阜作为诸侯国鲁国的都城,至迟在西周就开始其建城史(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249年),孕育了灿烂的先秦鲁文化;当时,整个鲁国都城面积阔约10平方公里,周环城垣城壕、道路纵横平直、大型夯筑建筑聚集成区,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经典案例之一。秦汉建立起统一帝国之后,曲阜仍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城市,但在此后逐渐走向衰弱,城市尺度减小,城市功能与结构趋于简化。在东汉前后,曲阜的城市面积缩小到周代时的1/3;至北宋更是出现城庙分离现象,在城东一度另址新建了仙源县城。至明清,为了保护孔庙,曲阜城被重新移城附庙,整个城市的规划与营建围绕孔庙、孔府展开,形成了中国城市史上特殊的宗教文化城市类型,而“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的突出地位所构成的城市空间布局更是非常独特。
由于孔子在中国政治、教育、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庙在中国坛庙建筑发展中也具有突出地位,它的兴建与发展具体反映了历代尊孔的过程。公元前480年,即孔子去世翌年,鲁哀公秉承周礼,因其三间旧宅立庙祭祀,为祭孔之始,也是孔庙的最初由来。唐宋以后,发源于曲阜的儒家思想及其宗教文化蓬勃发展,阙里的孔庙及孔府建筑群作为祭孔的重要场所,建设规模不断扩展。至明清之时,孔庙规模达到鼎盛,在21.8公顷的土地上,分布有大小房间466间,门坊54座,整组建筑仿皇宫之制,南北中轴长近1公里,前后共分九进院落;当时的孔府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封建贵族府第之一。
二、城市空间布局与新儒学文化区
1.“十字花瓣”式的城市空间布局
20世纪70年代末,我与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师赴曲阜调研时,恰逢曲阜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当中。当时,我曾针对曲阜的历史古迹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建议以曲阜旧城为中心,分别联系北部的孔林、南部的雪泉风景区、东部的新城区和北部的文教区,形成“十字花瓣”式的城市空间布局。这一规划构想为《曲阜城市总体规划》所采纳,并且成为曲阜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2.“新儒学文化区”的整体城市设计
1996年,曲阜市政府开始筹建孔子研究院。为配合孔子研究院的规划设计,我结合新的《曲阜城市总体规划》,对“十字花瓣”式的空间布局做出进一步拓展,提出在曲阜旧城以南的大成路沿线集中建设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曲阜博物院和曲阜书画院等文化设施,基于“四院”形成“新儒学文化区”,作为未来曲阜的城市文化中心,分别联系北部以三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区、东部的工业开发区、西部的文教区和南部的城市新区,形成新的“十字花瓣”式空间布局;同时对新儒学文化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整体的城市设计,提出了改造大成路中轴线的道路景观和沿小沂河开辟带状城市公园的建议。上述构想再次得到曲阜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并已逐步得到贯彻实施。
三、孔子研究院建筑群体的整体创作
1.指导思想——继承与发展
孔子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始于1996年,至今已历时十二载。这是一个特殊的任务。一是空间区位特殊,孔子研究院位于曲阜旧城万仞宫墙以南约800米处,与孔庙南北对应,隔大成路与论语碑苑相望,是历史三孔的重要延伸;二是文化意义特殊,三孔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而孔子研究院作为当代的文化设施,不仅要传承历史遗留的儒学思想,还要反映当代的精神文化。因此,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工作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整体设计思考”(Holistic Design Thinking),力求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功能上,我们将孔子研究院视为当代的学宫,是继往开来的文化研修之地,因此确定了博物馆、图书馆、学术会堂、研究用房等多种功能空间,可以满足文化、旅游、观光等多种需求。
在建筑创作中,我们同样追求传统与现代、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将高尚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与时代精神、地方特色等结合起来,特别是从孔子生活时代的建筑模式中寻找可能发展的建筑基因,将建筑、园林、绘画等综合考虑,希望在孔子研究院创造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创造“欢乐的圣地感”。
2.总体布局思考——“九宫”格式与“风水”理念
孔子研究院的总体布局借鉴了“河图”、“洛书”和“九宫”等传统模式,将博物馆、图书馆、学术会堂等主体建筑与小沂河和中心广场等室外空间有机组合,形成正方形的九宫布局,既具有象征性和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