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
[推荐]关于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5月7日,区政协主席吴坚,区委副书记聂忠智,区政协副主席邹芝桦在大屯乡及大屯土司庄园文管所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走访了解等方式,深入到大屯土司庄园、大屯乡三官寨、龙场营镇卧牛村、xx县清池镇彭家民居及马鞍山赵氏民宅等地,就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大屯土司庄园。大屯土司庄园是全国仅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庄园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同治年间,相传是彝族土司余象仪所建,后经余达父扩建成如今规模。该建筑布局层层抬高,气势宏伟壮观。其雕刻的各类图纹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艺术特征,是研究民族、民俗学的珍贵实物资料。庄园在维修改造工程竣工后,更显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虎威逼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观光价值。在有效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充分发挥其文化、社会、生态等功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科学发展。
(二)三官寨。大屯乡三官寨是xx市唯一获得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彝族村寨,历史上系大屯土司庄园十八寨之一。三官寨寨名彝语谓“协阔迪”,据《通雍佘民宗谱》记载,是庄园先祖张翔由原居住地卧泥(现龙场营镇卧牛村)迁三官时而得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张翔改土归流,为报亩入册,长子辖区取名长官寨,次子辖区取名二官寨,三子辖区取名三官寨,故而得名沿用至今。三官寨历史悠久,彝汉文化共同发展,在“双文明”建设中作出了贡献。现仍保留着原始、自然和浓厚的宗教信仰、婚丧习俗、彝族歌舞及语言文字,具有神秘古朴、彝族传统文化典型的特色。尤其是三官寨的《迎宾歌》、《祝福歌》,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撒麻舞、衣角舞,形成三官寨独特的歌舞文化。三官寨民族民间文化极具不断挖掘、研究的价值。
(三)赵氏民宅和彭家民居。赵氏民宅位于xx县马鞍山,建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20**年6月被立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民宅原有石围墙及附属厨房、牲畜圈、花园等已毁,现存主体四合院建筑。在xx县清池镇的彭家民居,虽规模不及赵氏民宅,但花窗图案保存尚为完好。二者都融木雕、石雕、彩绘为一体,均是建筑学和工艺学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是民族性格和厚重历史的载体。
(四)卧牛村。龙场营镇卧牛村,历史上系大屯土司庄园十八寨之一,原名卧泥村。同治年间,大屯土司余达父(原名佘若瑔)为了方便储存粮食,在卧牛村修建一座土司粮仓,该粮仓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月亮湖、万卷书香一道构成卧牛村厚重的历史,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然而,现土司粮仓、月亮湖与万卷书香尚未明确管理主体,且没有文物等相关部门的保护,附近村民的人为破坏严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同化现象严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传媒、网络等新兴文化快速兴起,文化交往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宽、频率更快,不同文化形态的接触、交融和对话更加频繁,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原有的生存样貌难以保持。如大屯乡三官寨,是xx市唯一获得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建设”项目的彝族村寨,但其彝族服饰、饮食、习惯、文字、语言等基础文化正在消逝,有的村民只懂语言,不识文字,有的甚至只懂极少数本族语言,这是彝民族母语走向消亡的危险的迹象。
(二)保护意识淡薄。由于相关领导对彝族文化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农民群众对保护彝族文化重要性的意识不高,无论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尚未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尤其是彝族古老建筑,如龙场营镇卧牛村土司粮仓及万卷书箱,常年闲置,既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又没有文物等相关部门的保护,加上附近村民的人为破坏,损毁严重。
(三)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是物质性的彝族文化建设与保护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特别是对彝族地区古老建筑、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等的维护与修缮,投入资金不够,如xx县赵氏民宅和彭家民居,虽已列入文物保护之列,但由于保护和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受到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严重;另一方面是非物质彝族文化的抢救与整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失,对于彝族流传于民间的神话、诗词、歌赋和文物的抢救、整理、收集及传承等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缺少配合的抢救措施与建设机制。如大屯土司庄园大量文物流散民间,亟待收集;大屯乡流传数百年的彝族民间艺术失传,民间文化有待整理传承。
(四)创新理念不高。创新与改造力度不够是彝族文化最突出的薄弱点,彝族歌舞、彝语普及、民艺传承等方面,在形式和内容数十年不变,在继承的基础上缺乏创新,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有待于通过创新来解决继承传统与向前发展的问题,自我更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方向不明确、思路不开阔、效果不明显。如大屯乡三官寨歌舞及艺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采购管理蔬菜采购验收标准DOC56页.pdf VIP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体温测量软件GBT 25000.51-2016自测报告.docx VIP
- WS∕T 225-2024 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pdf
- 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doc VIP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大理州永平县汽车客运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VIP
- 2022年1月广东自考《07114现代物流学》试题和答案 .pdf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大单元教学设计)英语人教版2025八年级上册.pdf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录《管理学》真题库(含答案).pdf VIP
- 网络数据安全检查项及检查方法.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