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消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墨子与消防.doc

墨子与消防 火灾,对人类生活危害极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在同火灾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治理火灾中形成了不少独特的论述。其中,尤以墨子在防范和治理火灾方面具有独到的主张,从防火技术,到消防法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论述,即有防火技术、设置、建造具体要求;又有明确的数据规定。被今人称之为“我国早期消防技术和消防法制规范的萌芽”。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376年),名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宋国人,曾任大夫。后长期居住鲁国,聚徒讲学,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墨子》一书,包含着力学、光学、声学、化学、数学、机械学等许多科学原理。而且在消防治理方面,具有独创性。 建筑防火技术 《墨子#8226;号令》载:“城门内不得有室。为周官,垣丈四尺,为倪。”这就是说,城门内不得建有一般的房屋。如果建造达官贵人的房屋,须筑造高一丈四尺的围墙;墙上再建长三尺,高二尺有孔可对外窥视的小墙。这是建筑防火的需要。《墨子#8226;号令》又载:“诸灶必为屏,火突高出屋四尺。”说的是,所有炉灶烧火的灶门部位,必须筑小墙作为屏障,防止炉火往外延烧;炉灶烟囱必须高出屋面四尺。这就为当时可能是炉灶用火不慎引起的主要火灾,强调了炉灶烧火门部位和烟囱的改造。 《墨子#8226;备城门》载:“救熏火:为烟火射火城门之上,凿扇上为弋,涂之,持水麻斗,革盆救之。门扇薄植,皆凿一寸,一涿弋,弋长二寸,见一寸,相去七寸,厚涂之以备火。”这说的是防御敌人用火箭射烧城门的办法:在城门上打上小木桩,用泥涂封。如果起了火,用破布或麻布制作成经油漆的斗,用皮革制成的盆,盛水扑救。具体作法是:在扇门柱上凿一寸深的孔,将二寸长尖圆状的木桩插入孔中,外见一寸;每个小木桩间距七寸。然后在门上涂上厚厚的一层泥,以防火箭射来时起火。《墨子#8226;备城门》又载:“疏束树木,令足以为柴搏,母(贯)前面;树长丈七尺一,以为外面。以柴搏从(纵)横施之,外面以强涂,毋令土漏,令其广厚能任三丈五尺之城以上,以柴、木、土稍杜之,以急为故。前面之长短,豫蚤接之,今能任涂,足以为堞,善涂其外,毋可烧拔也。”说的是在城外堆积“柴搏”的方法:将小的散木捆扎成束,作为柴搏的材料。散木捆扎时,前头要整齐;先在城墙外选择高一丈七尺一寸的树木,作柴搏的外面;然后,在其内部堆积柴搏。堆叠方法可纵横相杂;再在外面涂上牢固的粘土,不得使其脱落。柴搏的广厚为三丈五尺,足以城高之屏蔽而止。又用柴、木、土相佐,使其坚固为好。柴搏前头的长短要预先弄整齐,以便涂上泥土,足以充城堞之用,勿让敌人将其烧毁或拔去。这是保护柴搏这一加强城墙防御能力的军事设施不被敌人烧毁的方法。 《墨子#8226;备穴》载:“鼠穴,高七尺五寸,广、柱间七尺,二尺一柱;柱下傅(附)磶(xì)(即柱脚石),二柱共一负土,两柱同质横负土。柱大二围半,必固共负土,无柱与柱交者。柱之外,善周涂其傅柱者,勿烧。柱者勿烧,柱善涂其窦际,勿令泄。两旁皆如此。”这里说的是建筑鼠穴(类似坑道)的方法:穴高七尺五寸,宽七尺,柱的间距为二尺,柱下面设有基础。将一板木横在地上,支持两柱,故称“二柱共负一土”。柱大需二围半,使其牢固,能承载顶部的压力。柱与柱之间,设有交叉。在柱的外面好好涂泥,就能防止敌人烧毁。在柱上涂泥时,要特别注意“窦际”,即有缝隙的部位。“勿令泄”,即务必涂抹严密,不能让其漏气,两旁的柱子都要这么做。这里的“泄”字极有道理,用的极巧妙。说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认识到火具有无孔不入的特征。墨子的这种细微观察所得,令人叹为观止。 《墨子#8226;备城门》还载:“五十步积薪,毋下二百石(dàn),善蒙涂,毋令外火能伤也。”“城下 州道内,百步一积薪,毋下三千石以上,善涂之。”此二条系城上、城下堆积柴薪的防火管理。前者说:城上相距五十步,堆积柴薪,数量不小于三百石。古时一石为120斤。好好地用泥涂封覆盖,以防止外火引起火灾。后者说:城下州道内,相距一百步堆积一处柴薪,总量不得少于3000石以上。也要好好用泥涂封,以防外火引发火灾。 水源、贮水和汲水工具规定 《墨子#8226;备城门》载:“五步一罂,盛水。有奚蠡,奚蠡大容一斗。”说的是城墙上贮水的方法:须每五步设置罂一只。罂,一种瓦制的小口大腹的陶罐。同时,配有可容一斗的奚蠡。奚蠡,即瓠(hù)瓢一类的盛水器具。其容量较小,除供盛水饮用外,也可供救火盛水之用。《墨子#8226;备城门》又载:“百步一井,井十甕,以木为系连。水容器四斗到六斗者百。”这里说的是城内设置水井的方法:每隔一百步设置水井一口。井旁备甕十只。甕(wèng)即瓮,装水用的容器。再配有从井中汲水用的木制吊杆和一百只从甕中取水的容器,这种容器容量为四至六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