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德四维说
师德四维说
一、立德四维,躬行不隳
夫德者,自古为华夏所崇。《左传》鲁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问不朽于叔孙穆子,叔孙爰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之三不朽论。盖百工虽异,无不以德为先,而师者身有传道授业之责,故德之于师,尤不可或缺焉。
公元二千一百一十四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至北京师大,与师生相谈,乃谓为人师者,当以“四有”为己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此诚不易之论也!窃以为总书记之“四有”,实暗合至圣先师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语,唯易“艺”以“知”,更重知识真理之探求。要而言之,即“道、德、知、仁”四字也。在昔古圣先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论,而今“道德知仁”实则师者之“四维”,乃师德之根本所系。管子谓“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今此“四有”之于师者,又岂非如是耶?为人师者而无此四维,则倾危覆灭期日可待,何足以当“师”之尊号哉!故若有人于此,志于师道,则立德四维,当为第一要务,若从医者之当先颂药王《大医精诚》或希波克拉底誓言也。
余所在之广州中医药大学,不过千万学园中区区一校;而余所处之外国语学院,又不过广中医区区一隅;至若余所属之英语专业教研室,更一隅中之区区一室而已。然四海之中,固多奇秀,十步之内,岂无芳草?英专以区区十数之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终有今日之小成,所以然者,岂非以人人身知师道不可堕,师德不可隳也哉!余尝手拟长联一副,为教研室同袍明志彰行,其略曰:
三复白圭,三更灯火,三绝韦编,把三寸灵台,都付与教席三尺;
春风化雨,春诵夏弦,春雷醒蛰,效春阳和煦,莫愧对蜡炬春蚕。
余全室诸人,十载春秋,无日不以是为念,躬行不辍,矢志不渝,庶几俯仰不愧“为人师表”四字云。而今以总书记师者四有之论观之,则此联所述,与四有所论,颇合符节。以是益知我英专诸人,素所遵行景从者,岂非即师德之四维乎?今不揣浅陋,谨以道德知仁四维为纲,以长联中语为目,以余同袍所志行为实,草成此篇,以就教于同行大方之家云。
二、志于道,据于德
道也者,理想信念也。道之于人,譬犹夜空之北辰,暗室之烛火。失之者,则如不系之舟,行于惊涛之海,举目不知东西南北,唯凭风浪所挟耳。道于师者尤为切要,盖如韩文公所言,师者不唯授业而已,尚须传道解惑,设若为师者全无信仰鹄的,执教纯为稻梁之谋,则待莘莘学子行诸滔滔世间而有所惑焉,师者又如何解得?恐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适得其反,误人子弟而已。
道有大者。大道如吾党共产主义大同之信念,吾国吾民复兴中华民族之理想,此固为师者所当念兹在兹者。然如教师职业之理想,即从教之日,当知己所愿者,以绵力所及,教育天下英才,遍树桃李芬芳,使之传承人类文明之火种,此亦道也。陶行知先生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之说,素为教研室同袍所重,故联语中有“把三寸灵台,都付与教席三尺”之言云。三尺讲台虽小,乃大道所在,天地所钟,若夫心不在焉、唯利是图者岂能居之!联中又谓师之于生,有如“春雷醒蛰”,盖谓师者掌天下风气之先,当负传道启蒙之责。《尚书·泰誓》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之语,以其克相天道,譬《论语》所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振铎传警,以醒天下。是故古之从教号为振铎,此之谓也。大学学子乃国家未来之所系,方今社会转型之时,天下熙攘为利,苟无师者守护神坛,则异日学子或逐铜臭而不辍,或媚权势以折腰,浩然正气何处寻觅?象牙学术谁堪相托?故师者欲振正道之铎,鸣真理之钟,则须甘于清正,不存曲学阿世之心,而此心何来?非有高尚之理想信念,不可得也。
余同袍诸人,秉此理想信念,与诸生亦师亦友,是故学业之余,若三观所涉人生琐事,其诸生有疑者,每有短信电话相询之举,而吾侪亦尽力以信念相传,要之力求令其不至尽为俗所染。若毕业论文指导之时,吾侪殚精竭虑,披阅改易,虽知其事苛繁,未尝草率以应。何者?不愿诸生误以科学求索之事可为儿戏故也。师者言传身教,其效甚著。吾院07级有一学生,毕业论文初甚敷衍,数见责而不以为意,后仆遂依规范判其延迟答辩。彼初不解,以为小题大作,恳告再三,唯求“放过”,而仆不为所动,坚令其依议改弦更张,后彼见无可通融,乃静心撰作,数易其稿,二次答辩终获通过。离校之时,彼赠仆一书,乃罗素名著Human Knowledge: Its Scope and Limits(《人类学术之范域及局限》),扉页有赠言云:You are the light of knowledge(夫子犹学问之光也)。师志于道,则生亦知道之不远人矣。
德者,道德情操也。德生于道。启功先生论师,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说,盖师者不唯当学识渊博,更须以身作则,德行足堪为世模范。然德亦有大者,有小者。大者文明之所系,小者良善之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