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鲁人版本语文选修第1课《李白诗二首》课程教案.docVIP

2016鲁人版本语文选修第1课《李白诗二首》课程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鲁人版本语文选修第1课《李白诗二首》课程教案

? 《李白诗二首》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4.分析李白诗歌的特点,初步了解对比、夸张的表现手法,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4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1课时 一、导入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余光中《寻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由以上诗篇导入李白诗二首。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天宝元年(742),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弃官而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2.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是诗人“填之以申己意”之作。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置酒会友,本是人生快事,诗人却恰逢“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借酒浇愁,一吐心中不平之气。 4.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 5.学生诵读诗歌,注意诗歌意象、意境,培养语感。 6.教师点拨难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大意。 三、探究鉴赏 1.诗歌本来是表现诗人“愁”的情感,为什么写黄河? 明确:黄河水自天倾泻,激浪奔腾,势不可当,在形象上与诗人汹涌喷发的感情是相似的。诗人寄情于雄伟奔放的黄河,也借黄河把自己的精神性格映现出来。 2.三、四两句诗表面上看是慨叹光阴迅速,人生易老。但李白在《日出入行》中说“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落怨于秋天”“万物兴歇皆自然”。对于生老病死的规律李白是坦然面对的,可见,李白“悲”的不仅是“白发”,还有什么呢?(提示:结合背景思考) 明确:叹息人生短暂,而年华虚度,未能建立功业。如果说前两句借黄河之水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状态,那么三、四句则点出了感情激浪因何而起。两组长句揭示了感情矛盾的核心。诗人的情绪是悲伤的。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暂,功业未成,有无限的悲感压在心头,那么遇到得意的时候就应该努力排遣,尽情欢乐。可是,李白得意吗?他被排挤出长安达八年之久,足见他是不得意的,那么这里的“得意”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这里的得意是适性、快意的意思,是指遇到岑夫子、丹丘生这样的好朋友,言谈和思想活动都处于自由解放的状态。遇到这样快意的场合,便可以把苦恼暂时抛在一边,借助酒力舒展一下身心。 诗人用“须”从正面肯定、强调;紧接着又通过“莫使……空……”构成双重否定,进一步加重语气,把诗人要饮酒、要尽欢的欲望,表现得极其强烈,诗人的情绪也由悲伤变成了欢乐,这里的欢乐是脱下精神负担的自我拼搏。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诗人卸下精神负担后,想到的是什么? 明确:仍然执著地想到用世,并且达到了自信的程度。李白在人生面前既有被动的一面,又有主动的一面。社会的不公平,使他功业无成,但是他生性豪爽,虽悲也有推开悲伤的得意之时,他天生高材,虽悲也不失自信。当他意识到自己具有反抗社会的能量时,就要大张旗鼓地尽情饮酒,尽情欢乐。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会有这样快意的抒发。 教师总结:诗歌进行到这里,诗人的情绪由悲伤到欢乐进而尽情地饮酒。以上可作为诗歌的第一部分。 5.“岑夫子,丹丘生,将尽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人与朋友尽情饮酒,但并不是单纯的饮酒,在酒酣气足中评说社会与人生。这三句写席间劝酒,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首先把矛头指向富贵。他鄙视那些排挤贤能的贵族,诗人自己就是被贵族排挤出长安的。借鄙视权贵来抒发自己被排挤的愤激之情,并且由自己想到了古代的圣贤在贤愚颠倒的社会里也是备受冷淡的,当今之世难道还应再效法吗?那些饮者倒往往能惊

文档评论(0)

zyzsc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