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
三 儒学的“宗教性”之特质
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儒学的“宗教性”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展现方式。
根据上节的讨论,所谓儒学的“宗教性”就是一种“整体性”的“互渗性”的情操,也 就是将宇宙秩序与人文秩序视为可以相互沟通的整体。这种意义下的儒学的“宗教性”,在 时间脉络与空间范畴中展开,我们依序加以论释。
首先,儒学的“宗教性”在时间脉络中表现而为对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古圣先贤的崇敬之 情。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儒学教育中的祭祀行为为例加以说明。高明士的研究指出,传 统儒学的教育场所包括以孔庙为中心的祭祀空间与以讲堂为中心的教学空间,这种“庙学制 ”起源于远古社会中生活与宗教结合的传统。自从西汉(前206~8)以来,祭祀等礼仪就成为 学校生活的重要活动;东晋(317~420)以后,学术开始有孔庙的建立;唐太宗(在位于626~ 649)以后,除中央国子监及地方州学以外,“庙学制”并扩及县学,直至晚清仍维持不变。 宋代(960~1279)以后兴起的书院教育,以及佛门的寺院教学之院区规模,仍不脱儒家的“ 庙学”之形制。在中国教育史上,东晋以后所建立的“庙学”制,绵延至于晚清仍为设学的 通制。不但中国如此,东亚诸国如韩国、日本、越南,以及清代的台湾等地区,都有这种的 校园形制,构筑了东亚共同的“教育圈”。参考:高明士,《传统中国教育的理想 与实际对现代通识教育的意义》,收入:《“传统中国教育与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研讨会论 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历史学系,1995),尤其是页22。在这种儒家“庙学制”的 教育传统中,每个学生都参与祭祀仪式,但并不是膜拜祈求神祗的庇佑,而是以孔子等圣贤 为典型,以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每个人面对孔子的人格典范,祭祀行为成为一种提升自己 ,促使自己成圣成贤的过程。我们可以说,儒家的祭祀行为是一种个人性的宗教、 关于“个人性的宗教”与“制度性的宗教”的区分,参考:william james,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3rd ed.,1963)页48。体验的宗教,它超越组织化的神职 人员。
从儒学的“宗教性”是一种个人的体验的“宗教”而言,儒学经典就是儒者企慕圣境 的心灵记录。
除了经由以“庙学制”为中心的教学体制之外,儒者个人也常经由向先圣(尤其是孔子) 虔敬祈祷,而使个人生命的志业接续上时间悠久的道统传承,朱子(晦庵,1130~1200)的宗 教生活就是一个例子。陈荣捷(1901~1994)曾详考朱子之宗教实践指出,朱子常撰写谒先圣 文,恳求先圣来格:觉之佑之,又诚恳自罪。朱子与孔子之关系,不止在道统之传承,而亦 在情感之深厚。朱子祭礼禀告先圣,不是例行公事或为树立传统,而实系对孔子向往之情不 能自已,所以朱子一生功业大事,必告先圣,朱子立经史阁,复修白鹿洞书院,刊四子书, 成立沧洲精舍,为其一生传道之大端者,均为文禀告孔子。陈荣捷,《朱子之宗教 实践》,收入:氏著,《朱学论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页181~204。 历代儒者经由对古圣先贤与道学传统的祭祀等途径,而创造个人生命的超越性内涵,其求道 之志业并不诉诸外在神祗的庇佑,而是提升自己并使自己在时间序列中上承古圣先贤,这是 一种“内在超越性”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收入:氏著 ,《中国思想的现代诠释》(台湾:联经,1987),全书各处均发挥这项论点。的宗 教情操。
其次,儒学的“宗教性”也在空间范畴中展开。《大学》所谓“三纲八目”,强调个人自我 生命的实践,必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循序渐进,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天下逐层推扩,使人的个体性(individuality)以及个人生命的意义在逐层展开的社会性( sociality)脉络中获得彰显。因此,在儒家传统中,“宗教性”融入于“礼教性”之中,彻 底展现中国文化中“宗教”的“人文化”的性质。关于儒学的宗教性与礼教性的融合这一点 ,加地伸行的说法很有启发性。加地氏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在此之前曾经混 合在一起的礼教性和宗教性分裂。儒学的礼教性作为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而得到发展,其宗 教仪式行为只作为普通家庭的个人行为而保留了下来。换言之,礼教性分裂出来并获得社会 化,取得了强烈的“公”的性质。宗教仪式行为依然以其“私”的性质保留下来了。礼教性 因其“公”的性质而在理性上被理解,宗教仪式行为以其“私”的性质,在感情上被信仰。 但是,礼教性和宗教性二者绝非断为两橛而互不联属。在礼的规范里,二者以丧礼为连 接点而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说,这种“宗教性”与“礼教性”的结合是以家庭伦理,特别是 以“孝”为中心而联系在一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担保物权的竞合与实现5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政府的创新能力政府政务范文大全.doc
- 论政治学科的科学性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教育与社会的资源交换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数学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数学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教育论文.doc
- 论日常语言中的“用”─并论哲学的“用”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公共管理中的领导艺术政府政务范文大全.doc
- 试论国际互联网和社会管理的互动关系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城市发展中社会和谐的制约与促进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如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我市南北差距发展规划范文大全.doc
- 试论当代经济学家与世界政治经济经贸招商范文大全.doc
- 试论我校开设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自学考试的可行性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3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 试论确认“早期国家”的困难——兼论有关国家起源的各种理论.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