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德变革(文理学院)
社会转型与德育变革(西安文理学院校长培训) 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 陕西省省委讲师团成员 马晓雄 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 1、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从阶级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型(合理的社会竞争机制,机会公平代替身份和出身,财富多少与政治立场无关)。 3、从政治对立向公民社会转型(淡化身份和特权意识,强调机会平等、规则公平和制度公平,个人品格、知识、能力成为生存依托)。 4、从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几十年内完成西方社会二、三百年才完成的社会转型,两三代人要浓缩十几代人所经历的冲突和竞争,矛盾最多、动荡最大 )。 5、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农村人”要进城,城市户口、国家干部身份受冲击、“内招”等特权逐步瓦解)。 6、从封闭保守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型(“文化大革命好”、“世界上还有2/3人民没解放”的虚假理论被抛弃,外部世界原来也很精彩)。 7、从单一公有经济向多元和多种经济成分转型(人人都有机会依靠良好品格取得财富和成就自我,品格差者被挤压甚至淘汰)。 社会转型期德育变革思考轨迹 家庭经历——三代教师: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解放后,从计划经济、阶级斗争到市场体制与和谐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到底是什么?主要应该为谁服务?(建设者、接班人和家庭财产继承人;为社会服务还是为家庭服务;什么是不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点?) 工作体验——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近30年,对20余名自杀、出走和300余名学生个案研究——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精髓、本质和内涵是什么?(是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连接区间) 与境外比较——香港、台湾、新加坡用100、 60 、50年实现社会道德转变,解放60年,用“社会治安秩序,公民文明程度,职业者敬业精神,干部服务和责任意识,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水平,犯罪和破案率,官员廉洁程度”等指标衡量,怎样认识我们的教育效果和现实——“任何问题都不可能通过掩盖事实的方式去解决!不愿意讨论它,就永远不可能解决它。” “知易行难”——政治、思想、道德教育靠课堂说教,多数是概念性、相对性、阶级性的,“致良知”、“说理”、“服理”比较容易,按“良知”生活、生存、生产和形成行为习惯则非常不简单,学校德育和班主任主要在于培养品格和行为习惯。 德育的继承与创新 值得借鉴的社会教化方式——“乡约”(约正、约副、约讲、约史)。由邻里推举德高望重和不畏强暴者执掌民风测评簿。凡人善恶,四邻报于“乡约”,约史记录在案。“约正”定期主持“约会”,“约讲”根据家庭成员善行恶迹进行讲评,允许辩驳和说明。最后记入红、黑簿(善:孝敬父母、扶弱济困、捐学助教、救人等;恶:偷鸡摸狗、赌博、吸毒、赖帐、克扣工钱等)。红、黑簿不许复制、篡改。有大善者,人所共知,由政府送牌匾和花红以示表彰;缺德者记录在案,作为加重刑罚和乡里评价依据。 民国时期学校德育测评内容(从“人和文化、文明角度规划德育): 心性:处事忠诚求学做事俱能认真,对人信实不讲谎语不做欺骗之事,存心笃敬具纯一精神,有勇敢之气不因失败灰心; 习惯:求学做事均知勤劳节俭及惜时,生活俱谋整洁,有坚忍不拔之操; 态度:保持人格、服从师长,对人谦虚有礼,不盲动妄为; 志趣:存进取心忌用不正当手段,注重公益,不自私损人; 思想:信仰真理,信奉科学,尊重容纳他人意见,注重客观事实和背景; 行为:克己自治,扶助他人,去恶务善。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道”与“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本源、本体、法则等。“道”是总智能、总原则,应用于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就是“德(得)”(做事、做人、养身、养心。“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道”是需要谨守边界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道”是起而行不是坐而论的;大道通行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是主体感悟和个性化理解。不以“自己之是非为是非,一时之正误为正误,此处之真理为真理”;“人之须眉非吾之须眉”(“蜘蛛爬墙”)。 悟“道”与应用——德(得):遵循“道”且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习题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复习题.ppt
- 建设单位汇报材料建设单汇报材料.ppt
- 开封市妇女儿童医院岩土程勘察报告开封市妇女儿童医院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项目1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项目11.ppt
- 张光玉教学课题立项申报张光玉教学课题立项申报表.doc
- 张琳的五四杯论文(修改)张琳的五四杯论文(修改后).doc
- 张静中学2014年中考学类型题及答案八张静中学2014年中考数学类型题及答案八.doc
- 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要问题及对策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doc
-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形势政策课程介绍.ppt
- 微型课题申报表1微型课申报表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