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西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义霞】张载《西铭》解读张载的《西铭》极负盛誉,受到了众多理学家的一致推崇。这是因为,《西铭》凝聚着“理一分殊”的价值理念,通过宇宙秩序、社会秩序与家庭秩序的相互通约,建构了以“乾父坤母”和“民胞物与”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模式。通过解读《西铭》,可以窥见宋明理学家和谐建构的秘密。熙宁三年(1070),张载回归故里,专事著书立说,撰《砭愚》和《订顽》分别悬挂于书房的东、西两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程颐见后,将《砭愚》改称《东铭》、《订顽》改称《西铭》。《西铭》由此得名,并被张载收入自己的代表作《正蒙》的尾篇《乾称》中,成为该篇的首章。极负盛誉的《西铭》全文如下:乾称父,坤称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驰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正蒙·乾称》) 通读《西铭》可以看到,全文共分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乾称父,坤称母;子兹藐焉,乃混然中处。”《西铭》的开篇之语是“乾称父,坤称母”,简称为“乾父坤母”。这是全文立论的高度和根基,依托于宇宙秩序,开宗明义且高屋建瓴,在宇宙秩序、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的相互通约中,奠定了把社会秩序视为家庭秩序的恢宏基调和本体前提。张载是一位气本论者。正是基于天地万物同本于气的本体框架,他提出并阐发了“民胞物与”说。按照张载的理解,“天人一气”,气是宇宙本体,万物与人类都是气聚之形。作为气变化的结果,人与万物一样处于天地之间,具有共同的存在根基和本原,原本是一体的,天地是人和万物共同的父母。这是对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定位。第二个层次是:“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在人由本体层面进入存在层面、成为现实之人的转向中,“乾父坤母”的本体框架决定了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人的本质规定也就是人与万物共同具有的天地之性。张载认为,宇宙本体——气是人与万物共同的祖先和存在根基,都禀气而生决定了人与万物拥有相同的本性——天地之性。具体地说,人与万物同具的天地之性源于气的本然状态——太虚,太虚之气的性质决定了天地之性的性质。太虚之气湛一纯净、至静无感,是善的,体现太虚之气的天地之性也是善的。在此,他以至善的天地之性作为人与万物和人与人的共性,证实并强化了人与万物的亲缘关系。这个说法在界定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的同时,把人生的意义、价值和追求定位在追求至善的天地之性上。张载的这种做法不仅加固了宇宙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的联系,而且预示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和追求就是将宇宙秩序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第三个层次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乾父坤母”的宇宙背景和天地之性的先天本性先天地注定了人与宇宙万物和人与人之间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致使以民为同胞、以物为朋友成为人与生俱来而无法选择的行为追求和交往方式。张载认为,人与万物一于气,人在天地之中一方面与万物“混然中处”,一方面又“得其秀而最灵”。人在天地之间的特殊处境不仅决定了人与万物的亲密无间,而且决定了人有责任而且有能力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把他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同胞,视万物为自己的亲密朋友和伙伴。至此,《西铭》的理论重心转换到了人类社会。第四个层次是:“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乾父坤母”的宇宙背景和“民胞物与”的交往原则具体到人类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便是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整个社会俨然一个洋溢着仁爱、充满着温馨的大家庭。在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尊敬长辈、慈爱孤幼,同情、帮助身体有残疾或鳏寡孤独的人。其中,君主是家中的长子,大臣是辅助长子、管理家业的“家相”,家庭成员理当服从他们的管理;在这个大家庭中,气质生来合于天地之性的是圣人,能变化气质而使之与天地之性一致的杰出者是贤人,他们应当受到尊重。总之,这个大家庭既弥漫温馨、充满仁爱,又上下有序、秩序井然,完美理想,令人梦寐以求。然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题的关键是,大家庭中的仁爱和秩序是以划分管理与被管理,被他人尊重与尊重他人的上下、尊卑界限来完成和实现的。这不仅论证了宗法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而且使上下、尊卑的残酷统治在不经意之中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