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 济 法 主讲人 秦晓琼 QQ 653955939 序 言 我们国家正在从“法制”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法制”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还是“法治”经济?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法?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我们的国家正在从“法制”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是相对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而言的。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制度,使社会有法可依。 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指立法、司法、行政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法律的规则,使社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问题:“法制”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法制”是建立规则,“法治”是要在规则下进行。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因为法治必须以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为前提,没有法制,法治就无从谈起。 法治是法制的民主化,或民主的法制化。法治的核心是让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的理想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均等;法治社会的成熟在于法制的深入人心,在于法律被每一位公民所掌握。 因此建立法治社会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求每一位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讨论:市场经济应该是“法制”经济 还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市场经济是可控经济?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概念: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 (一)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关系 (二)国家对经济组织市场交易过程进行干预发生的经济关系 (三)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四)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主体管理法 (二)市场行为管理法 (三)市场秩序管理法 (四)国家宏观调控法 (五)市场经济纠纷解决法 经济法的本质与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在一定的经济领域中的法律体现。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遵循客观规律原则 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 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分析 某县以盛产苹果闻名。为发展本地经济,县里鼓励农民大种苹果,因为苹果比蔬菜的价格高、成本低、易销售。经过县里的广泛动员和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县里好几万亩苹果长势喜人,外地的水果公司、水果批发部门闻讯赶来要求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苹果的市场价格猛涨,由每公斤收购价八角八分涨到每公斤一元三角。当地政府见苹果的价格如此可观,就想插手苹果的销售。于是县里下发了一个决定,要求各村果农的苹果都要卖给县水果公司,不许擅自卖给外地的客户,并强行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与果农签订了收购合同。果农对此很不满,纷纷找政府说理。政府认为,这么做也全是为了本地的经济建设。果农要求政府撤销决定,政府坚决不肯。双方争执不下,于是诉讼到法院。 法律问题: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特征是什么? 2、县政府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违反了经济法的什么原则? 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主体 内容 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物 经济行为 知识产品 经济法律关系运行过程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指在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化。 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的消失。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案例分析 张某去年只有17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6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7月份,张某未经其父母同意,欲花5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患精神分裂症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问题:1、此买卖是否有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关系的构成要素? 案例分析 李某的父亲生前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去世时还留有几本邮票。李某对邮票从不感兴趣,李某觉得这些邮票不好处理。一日,李某的朋友刘某来吃饭,无意间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