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传媒内容产品的生产管理 (注:以采编为主)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生产活动的管理 第一节 绪论 1、意义(重要): 1、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对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 2、市场化生存,内容产品质量关系到生存、发展; 3、内容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影视剧制作请明星,记者采访住酒店) 4、内容产品注重时效; 5、内容产品社会影响巨大。 2、生产管理的要求 有效: 效率——投入产出比好;(也可说是成本低) 效果——卖得好。 3、生产活动特性(管理者应有的对其生产活动的看法) 一,制作单一内容产品,印刷媒体个体完成(一篇稿件),电波媒体集体完成(一个节目。更需团队精神)。 则:管理活动要有针对性。如电波媒体更强调团结精神,领导过程中注意协调等。 二,对于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而言,印刷媒体纯粹追求符号代表的意义;电波媒体比印刷媒体多了一定程度的偏重符号本身。 印刷媒体纯粹追求符号代表的意义,符号本身的处理不必考虑。 电波媒体比印刷媒体多了一定程度的强调符号本身。 电视注重视觉形象,“花瓶”可做主持人,电台声音好可做主持人,但印刷媒体生产者必须有真水平; 电视剧思想内容未必多深刻或有教育意义,但演员一定要漂亮,打斗一定要精彩。 电台调频比调幅效果好,则往往收听率高,注重声音符号本身;实践中收音机因“口语化强”,被称为“情感沟通工具”、“心灵旅伴”,是通过符号本身即声音质量或语调。 进一步: 电波媒体比印刷媒体更长于感性诉求。(感动、感官刺激达到娱乐放松效果。感官刺激在当前电影中更加明显。) 印刷媒体因为是透过符号看意义,不关注符号,更多地深入到理性层面。如与电波媒体相竞争,似应发挥其深度、引人深思,给人启发,对人有教育意义。 则管理实践中,对传媒生产的管理要注意有针对性。(如对电波媒体的生产进行管理时,要时时想到其偏重于感性诉求。) 资料:《奇观盛景:好莱坞电影的巨片意识》 对电影生产活动特性的深入把握。 第二节 生产活动的管理 一、报社 1、量化管理(控制职能) 2、编采合一(编采分离)(组织职能) 3、编辑责任制(组织职能) 4、《新闻出版保密规定》(中观管理层面) 5、报刊样本送缴制度(中观管理层面) 1、量化管理 理论渊源: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行为的激励(领导职能中的内容)与对员工行为的控制(控制职能)是同一硬币的两面。激励促使员工“努力去做什么”,控制确保员工“不去做什么”。 无激励,则员工可能循规蹈矩但无进取心;无控制,则员工可能为所欲为而不顾组织目标。 对员工的控制分外在、内在两方面。 外在(显性): 1、对员工工作行为的监督与修正; 2、对员工绩效评估; 内在(隐性): 1、对员工的甄选与培训;(如甄选条件的设定是对所有员工的内在控制); 2、目标管理(设定一个时期的目标,但对具体操作行为不干涉) 3、职务设计与说明 4、组织文化培养 注: 绩效评估是控制职能中的部分内容。绩效评估是针对人力资源的控制,但此处讲的是对生产活动中人力资源的控制,所以也可以放在生产活动这一讲中。(也可以放在人力资源管理一讲中。)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isal) 定义:收集、分析、评价、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的过程。 目前中国传媒组织中的绩效评估以量化评估为主,俗称“量化管理”。 “量化管理”即规定采编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应完成的工作量,到期进行考核的一种机制。 优缺点 优点: 奖勤罚懒,利于有效完成组织目标; 提供了评估员工工作的量化依据,使管理科学化。 缺点: 完成工作量后,失去工作动力;(人的惰性。对懒者有督促作用,但会弱化勤者工作动力。) 导致工作中重量不重质;(都是一样的量,好坏都一样) 片面性。(对员工的工作机会、特长等一刀切。军事新闻与社会新闻记者;量少质高与量多质差的记者等。)(注:此为传媒管理工作的重点) 2、编采合一(编采分离) (组织职能。) 定义:在印刷媒体工作中,一名员工从事编辑、采访两种活动。 如:人民日报科教部6个人,负责每周一次的科教版,每周轮一个人做编辑,其余5人采访。每个人都是既从事编辑活动、又从事采访活动。(从这个角度讲,是“部版合一”机制滋生了“编采合一”机制。) 优缺点: 优点: 1、锻炼员工;(一人两项活动) 2、节省人力;(一人当两人用) 3、提高内容产品质量。(记者眼光做编辑工作,更知信息怎样处理更满足社会需要;编辑眼光做记者工作,可从编版的综合角度审视自己采访的信息,从而可对信息进行恰当处理) 4、一定程度上减少内部摩擦。(换位思考、更互相理解) 缺点:易形成个人控制版面。如做编辑时对自己及部分人的稿子把关较松。(若编采分离则较少此种现象。) 适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