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学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基于学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解析

如何基于学生经验进行教学设计 一、为什么要基于学生经验?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现状: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以追求分数为借口,忽视对课堂教学基本特征的研究。 思考: IQ——速度—— 预习:渐进(不一次完成) 作业:渐离(50—60%;20—30%;10——20%;) 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1小时) 小结:1. 表格、问题;2. 副板书。大声说——互说——抽问中下生 (8小时) 作业(少而精原则) (24小时) 第二天复习巩固(表格、提纲) 结论:学习效果不主要取决于学习时间投入,而取决于学习时间的分布。 二、如何基于学生经验 三类学生:“小大人”——“特长生”——“儿童” 案例: 《北京亮起来了》——金碧辉煌 (一)学生经验课程观察视角 (二)如何做到“以学定教”? 基于学生经验设计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分四个步骤: (1)收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及教学过程的理解的素材,即真实存在的学生经验; (2)把这些学生经验进行分析、归类和归因;(3)寻找促成学生正确理解的教学途径,利用这些归因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改进尝试; (4)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改编。设计步骤简单概括为:以怎样的“学”定什么样的“教”(以学定教)。 设问——基准——与学生理解能力相一致。 阅读诗歌、童话、寓言、小说、散文 ——体验——表达 阅读说明类文章——理解——解题 (三)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途径 备课应考虑三个问题: A. 目标 B. 方法 C. 证据(从学生经验的角度思考) 三、几点启示 (一)准确定位并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陈述方式应具体明确,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学习经验、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目标,明确指出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认知教学目标层次: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现状一:模式固定,放之四海皆准。 具体表现为学段区别不明显,千课一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三年级下册《和时间赛跑》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现状二:三维分开,可操作性不强。 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句中修辞的作用。 3.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现状三:表述不清,过于笼统或过于细碎。 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等的表述应力求准确、使之符合学情,可观察、可测量。 如: 学生 能 在5分钟内 朗读完课文,做到 正确、流利。 主体 条件 行为 程度 1.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掌握……”“使学生明白……”。 2. 行为动词或表现程度不准确、不具体。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表述方式不像教学目标,而像教学过程或方法。如“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课标》中段“阅读”目标之一:“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1. 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课文。 2. 引发学生回忆,在阅读过程中曾经想过一些什么问题,产生过一些什么疑问。(可让学生将这些问题和疑问记录下来。) 3.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主要的问题和疑问,并作梳理和归纳。 4.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以及学习目标,寻找教学突破口,组织相应的教学。 5. 探寻解

文档评论(0)

4411134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