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拼音注音方案
《小学生拼音》注音方案
一、注音标准和依据
《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汉语拼音词汇》、《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等国家、行业标准和规章以及有关词典、工具书。
二、注音方式
根据小学生朗读的标准规范和版面美化的实际需要而变换各种注音方式。
1.上下对照注音:单字注音,适用于《小学生拼音报》;连词注音,适用于《读写·中年级版》与《读写·高年级版》。
2.纯拼音:单字适用于《小学生拼音报》,连词适用于《读写·中年级版》与《读写·高年级版》。
3.难字注音:其中包括多音多义字、异读词、生僻字等版面用字,各报根据读者对象的生字注音。适用于《小学生拼音报》《读写·中年级版》与《读写·高年级版》。单字注音,一般标注原调;多音多义字可以以词为单位注音。
4.分段对照注音:单字注音,适用于《小学生拼音报》;连词注音,适用于《读写·中年级版》与《读写·高年级版》。
5.风搅雪式注音:汉字加拼音,适用于《小学生拼音报》(习作版)。
三、注音规则
(一)单字注音:原则上以音节为单位给汉字注音,标注原调;结合指导小学生朗读、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实际,部分注音体现音变规律。常见音变现象有变调、助词“啊”的变化、儿化韵等,本注音方案仅限于规范变调和助词“啊”的变化。
1.变调(声调的变化)
(1)轻声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标注的“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词语,本报一般均标注原调。如,《现汉》中的“知道”标注zhī·dào,本报标注zhīdào。《现汉》中“条目中的轻声字”,本报注轻声,如便当(biàn dɑng )
①名词、形容词、动词后缀“子”“头”,应标注轻声。如,帽子(mào zi),石头(shí tou)。
②方位词后缀“边”“头”“面”,应标注轻声。如,前边(qián biɑn),里头(lǐ tou),左面(zuǒ miɑn)——《现汉》中标注zuǒ ·miàn中的“mian”(“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东、南、西、北、面”共13个词,本报均标注为轻声--根据《正词法》例词)。
③方位词“上”,用在名词后面,表示在物体的表面,或表示在某一方面,或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时,注轻声,如,脸上,思想上,报纸上。方位词“上”,用在名词后面,表示在物体的表面,或表示在某一方面,或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时,注轻声,如,脸上,思想上,报纸上。
④方位词“里”,表示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时,标注原声。如,那里,哪里,这里(zhè lǐ)。
⑤时态助词“着”“了”“过”,注轻声。如,门敞着,花开了,他来过。
⑥单音节名词重叠,一般第二个字注轻声。如,妈妈,丽丽。
⑦单音节动词重叠,第二个字注轻声。如,看看,说说,写写。
⑧有的双音节单纯词第二个字是轻声,根据《现汉》来确定。如,蘑菇,篱笆。
⑨“起来”“出来”“上来”“下去”等词语,《现汉》中注音比较复杂,小学生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报全部标注原调。“来”“去”“上”“下”“起”“出”“进”“回”等单音节词作趋向动词时,一律标注原调。
⑩ “宝宝”“葡萄”“喉咙”等口语中第二字经常轻读,《现汉》中注原调的词语,我报注轻声。
(2)“一”标注四种声调
①单说,或在词尾,均标注原调一声(yī)。如,第一、二十一,始终如一;北京一中,南一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列宁在一九一八》。“一”在一串数字中间,看作单说。
②在四声前,标注二声(yí)。如,一部书,一切。
③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标注四声(yì)。如,一杯茶,一条心,一场球赛。
④夹在叠用动词中间,标注轻声(yi)。如,看一看,试一试。
(3)“不”标注三种声调
①单说,或在词尾,均标注原调四声(bù)。如,“我偏不!”“要不,明天再说吧!”“谁敢说个‘不’字?”
②在一声、二声、三声之前,标注原调四声(bù),如,不多,不行,不好。
③在四声前,标注二声(bú)。如,不对,不会。
④在动词后的补语中,或夹在词语当中,标注轻声(bu)。如,拿不动,好不好。
(4)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① ABB式形容词
如是口语,后面两个字应标注一声,如,绿油油(lǜ yōu yōu),红彤彤(hónɡ tōnɡ tōnɡ)。如是书面语,后面两个字应标注本调,例:金灿灿 (jīn càn càn),香馥馥(xiānɡ fù fù)。
② AABB式形容词
如是口语(多为轻声词重叠),后面两个字标注一声,如,老老实实(lǎo lɑo shī shī)马马虎虎(mǎ mɑ hū hū);如是书面语,后面两个字应标注原调,如,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