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跨校研讨活动纪要.docVIP

《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跨校研讨活动纪要.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跨校研讨活动纪要

站在新起点 审视再出发 ——2013年“小组合作学习”教改跨校研究活动纪要 黄建初 2013年12月24日下午,圣诞节的前一天,在上海市东昌东校的录播室里,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跨校研讨活动正在举行。潘清老师执教了一节预初年级的数学“圆形旋转扫过面积”探究课,主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 室外寒意浓浓,室内热气腾腾。参加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课后,一位预初3班的学生说,一进入这间教室,我就会兴奋!他的兴奋,是来自环境的热烈——录播室嫩黄色的墙壁,给人暖意?还是来自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新鲜感——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给出的习题使然?还需要调查。 在现场听课和研讨,我突然想到,要写一写会议纪要,既是对2013年我们跨校研究群体合力做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记录,也为后来者留下真实的资料。如果它能够成为后来研究者的“肩膀”,我们倍感荣幸。 潘清老师的研究——教改需要勇气和智慧 在12月11日我工作室举行的“坦陈话教学——我的课堂微改进”交流会上,潘老师介绍过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由来。 她说:在黄老师工作室学习的一年多,我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10月 22日和11月26 日我观摩了六灶中学王晓叶和孙健老师的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在听了王晓叶老师的课后 ,我在黄老师推荐下阅读了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读后,很激动也很受启发,更加感到课堂教学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随即行动起来,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伊始,基本上就是模仿荆志强老师的做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进行到今天虽然时间很短,但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呈现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可喜的收获,也有问题和困惑。 因为有过实践,所以这次开课,她希望同伴们能够来听课,帮助她号号脉把把方向:已做的探索可否?如何继续前行?正是潘清老师的热情相约,来者超出了预期,有20多位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的教师、科研员走进了东昌东校的课堂。 整节课有点佐藤学教授在日本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味道。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生合作研究习题,观课的老师不是在后排就座看教师的教,而是围坐在学生的四周,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展,看合作学习有否发生,是怎样发生的?以此评判教学,也给执教者切实的建议。 不论在小组研究习题阶段,还是大组交流发言,孩子们丝毫不怯场,反而兴奋有加。学习的课堂正在形成并展现了广阔的前景,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潘老师想在课后留几个学生,由听课的老师提问,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听他们的心声。我赞同。没有想到的是,当潘老师说想留几个学生时,有学生——不是我们原有意识中的好学生——问潘老师“我也想留下来,可以吗?”“好啊!”这种情景能否说明学困生的自信初现,现在还难下结论。 总共有10位学生留下,个个能说会道。那种张扬的个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小组合作学习迸发了学生被压抑了许久的个性,还是我们在场学生有点“人来疯”的流露?也需要调查研究。 课后照例是执教者先说开课的研究设想。潘清老师的介绍语速较快,看得出她是一位性情中人。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需要勇气。浦东教发院的陈静静老师在评析中对勇于探索的潘清以及其他所有教师都赞赏有加。陈静静老师认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改,需要勇气和定力,不畏难、不怕化功夫才有收获。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改,有时考试成绩还无法在短时间内凸现,甚至不如传统教学下的学习。我对此深有同感。想到了我看到的做实验的教师顶住了压力搞研究,勇于探索还不被理解的委屈。 陈静静指着旁座的高东中学的曹哲晖老师说,曹老师已经开了10节公开课,完成的探究教学更多了。曹老师在发言中回忆那些课,一节课讲完接着做“录像带”分析,时间精力的投入不胜繁重。没有一点牺牲精神实难完成和继续。 还有一个难题,在自己的学校做教改,往往孤独有加难觅知音。曹哲晖老师初始就一个人,六灶中学等学校也就是二、三人而已。这现象该如何解释? 佐藤学教授特别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中较少合作的传统,与儒学文化有关联?也许是今天的教育,已经被竞争文化搞得神魂颠倒,视旁人为竞争对象而不敢推心置腹地与人为善、为友? 好多老师说跨校研讨好,好在易于找到心心相印的挚友。我不知对此种现象,该喜还是该悲。 王丽琴老师的观察——课堂观察需要技术和理念 王丽琴老师数说了她对第5小组的观察。她的观察有行家里手的味道。不但叫得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还详细描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陈述了感受和对事实做出的判断。 从观课看教师的讲解到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表面看是一种课堂观察视点的变化,实质上背后隐含的是教师观念的变化。看教师怎样教,是以往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重在“教”的使然,是“教”的课堂。而看学生的学反观教师的教,是“以学定教”的思想在观课环节

文档评论(0)

ying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