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指导200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指导

广东卷 [作文题目]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进行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过去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个人对事对亲朋的怀念。形式或许不同,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800字以上;6、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广东卷的作文话题是“纪念”。从所给的材料来看,拟题者对“纪念”是持肯定态度的。显然,它给考生的隐含信息就是要为“纪念”多说好话。 如果你顺着拟题者的导向,为“纪念”说一些好话,比如它为何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如何“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怎样“审视过去,启迪未来”等等,也可以写出好文章来。但如果要从“发人深省”的目的出发,去警醒世人,你就不能顺着写,而必须倒过来写,反其意而用之。 对“纪念”进行逆方向的构思,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的。在现实生活中,“纪念”往往成为形式主义的摆设,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甚至成为某些人捞取政治资本的一种手段和谋取个人利益的堂而皇之的借口。一句话,“纪念”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变“味”了。 对“纪念”进行逆方向的构思,首先可以采取“杂说”的方式。在肯定“纪念”的意义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开始进入正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中国人隔三差五地就有“纪念”的东西出现,真可以说是“纪念”无时不在。国家民族的辉煌过去要纪念,名人的生卒年代要纪念,甚至某个名人说的某句话,也要纪念一番。就连国家民族的屈辱历史,也可以找到“纪念”的理由。至于个人对具有决定意义的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纪念,更是数不胜数。其次从空间上来看,中国到处可见“纪念”的踪影,它无处不在。与你相伴。和你同在,召之即来,挥之不去。但是这些“纪念”到底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呢?恐怕谁也说不出个定准。因此,仅有纪念是不够的。由于是“杂说”,所以在语言的运用上,可以学一学鲁迅等人的杂文,尽量幽默诙谐一些。(见例文1) 对“纪念”进行逆方向的构思,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某一件事来达成。比如每年的三月五日到来前后,各地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就频繁出现,绝大多数是某些团体借着“纪念”的名义组织的。是否想在集中的一两天内,把所有的好事做完,然后就不再做好事了。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确实令人伤透了脑筋。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叫“胡志军”的高中学生,让他在三月四日和五日这两天内,先后接触到与“纪念”有关的三则通知。受到这三则通知的启发,于是他写出了关于“纪念”的第四则通知。用记叙的形式讽刺了形式主义的“纪念”活动。(见例文2) 对“纪念”进行逆方向的构思,甚至不排除用“记流水账”的形式。为此,我设计了某市关于“纪念”的两本流水账。一本是市长一日活动流水账。市长为了各种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一天24小时都排得满当当的。另一本是市政府办公室一日要事记录流水账,从中反映出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两本流水账互相映衬:一方面是有许多事情急等着人去办;一方面是为了应酬而花去大量的宝贵的时间,“人浮于事”于此可见一斑。(见例文3) [范文引路] 例文1 “纪念”杂说 中国是一个崇尚“纪念”的国度,人们对“纪念”有颇多的溢美之辞,如“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等等等等。 在中国,“纪念”可以说是无时不在。国家民族的荣誉史当然要纪念,尤其是这种荣誉史到了成五为十上百周年的时候,比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纪念香港回归××周年”等等;某某名人的生卒年代当然要纪念,如“纪念鲁迅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周年”等等;名人有时说的某句话,也可以纪念,如“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周年”“纪念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周年”等等;就连国家民族的屈辱史,也可以找到理由来纪念,如“纪念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鸦片战争××周年”等等。至于个人对具有决定意义的某件事的纪念(如某年某月某日出生、某年考上大学、某年结婚、某年生子、某年升官、某年发财等等)、对影响自己生活的某个人的纪念(如某人助我考上大学、某人为我说媒拉纤、某人帮我升官发财等等),更是多如牛毛。 在中国,“纪念”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街头巷尾张贴的标语口号中,从机关团体组织的公益活动中,从报刊杂志的专题栏目中,从电台设置的专栏节目中,从影视推出的一些大片中,甚至从铺天盖地的公益广告中,你都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纪念”与你相伴,与你同在,招之即来,挥之不去。看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标语口号,你不用怎么考虑,就知道“三·一五”纪念日到了;从领导带头前呼后拥大部队向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