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补充: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图7),回答1~3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3.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玉米 读我国某地区主要农作物不同层次生产潜力递减柱状图(单位:千克/百平方米)(图7),回答1~3题。 1.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3.该地区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玉米 看右图,找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A B C D 规律: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山地多于平原; 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空间 时间 A B D E F C 图3 图4 A B D E F C 畜牧业 种植业 林业 地形差异 温湿带 分布 乙 甲 丙 中温带 暖温带 温度带 分布图 中温带 暖温带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干湿地区 分布图 水稻 玉米 春小麦 气候差异 农产品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水稻 东部山区的山间河谷盆地及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目前已经扩展到50°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小麦 生长季节较短的北部地区,尤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玉米 分布普遍,以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谷子 分布普遍,以比较干旱的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大 高梁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经济作物 大豆 以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甜菜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 亚麻 以黑龙江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附近 特产 鹿茸、人参 长白山区 苹果、梨 延边 柞蚕茧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产区 苹果 辽南 畜产品 三河马、三河牛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 松嫩平原西部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机械化) 农场经营规模大,利于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专业化)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 2 3 4 5 美国小麦区和玉米带的分布 区位优势(形成原因) 主要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夏季湿润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土壤肥沃(黑土)深厚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 *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 *交通发达; *国家补贴。 材料1:图15中甲图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 积变化图。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外销基地,图15中乙图为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中国最大绿豆产区吉林正在被玉米占领,中国大豆之乡黑龙江也在上演“豆退苞进”,大豆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7200万亩减少到今年的3500万亩,而玉米则从2007年的5800万亩,扩至今年的 9800多万亩。玉米在中国的崛起,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城市居民肉禽蛋奶需求增加,而玉米正好是蛋鸡、肉鸡以及牛羊的饲料。同时是酒精、食用油等工业部门的原料。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生产的玉米约有30%作为工业原料,还有60%是农业饲料,另外10%作为口粮和种子。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粮食作物结构的变化并简述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10分) B\D (1)变化: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和水稻面积比较稳定。(4分) ⑵畜牧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增大;用作工业原料的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大;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单产提高。(6分) 五、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