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戏曲表演概论
导 言
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 院本名目》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王国维在《戏曲考源》里对戏曲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演绎一个故事。
戏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既包括时间艺术(如诗歌、音乐)又包含空间艺术(如美术)。它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演员有造型,这就是空间艺术;但它在表现上又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所综合的艺术种类更多、其综合性也更强。各种不同的艺术在戏曲中综合之后,都服从于角色创造,并集中统一于以表演为中心、以演员为枢纽的演出始终,成为戏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戏曲是写意的艺术。在世界戏剧史上,存在着两种表演艺术观。一种是以西方为主的,以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为最高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写实的艺术,也叫再现的艺术;一种是对生活进行了高度提炼,重在展现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境界,有诗一般美学追求的写意的艺术,也叫表现艺术。这后一种,就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为代表。在不同艺术观的指引下,东西方的表演艺术在无数代人的艺术实践中,构成了各自的表演艺术体系。
本讲义就从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艺术规律和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概述。以期同学们对戏曲表演艺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一章 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念
艺术观念是艺术创造的灵魂,它规定制约着人们的创作思想。写实的艺术观决定着话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的规律、技巧和全部形象,要求从环境到人物,从外形到内心,从行动到细节,都必须真切得使人相信它就是生活本身。写意的艺术观则要把表现的生活变成诗一般的艺术。它突破了生活自然形态和时间、空间的局限,虚掉环境的纷繁干扰,在一片空灵中,集中刻画人物的精神活动和精神境界。使人们既感受到精神的震动,又得到诗情画意的陶冶。戏曲表演艺术就是写意艺术的典型代表,所以,人们把戏曲表演的艺术观叫做写意的艺术观。它也同样决定着戏曲表演的艺术规律、艺术技巧和艺术形象。那么,为什么戏曲表演艺术没有走写实的路子,而走上了写意的路子呢?其根本原因,只能从我们独特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美学传统中去探求。
写意艺术观的形成
中国戏曲的写意艺术观,是在我们民族哲学思想的大背景下发生、滋长起来的。因此,要了解这种艺术观就要从我们民族古典哲学里寻根探源。
一 重人重情的伦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从原始公社,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以血缘关系和血缘意识为经纬的社会历史生活,是我们民族古典哲学生发的土壤。血缘关系和血缘意识的主体——人和人的精神世界,成为古代哲学家探索哲理的主要着眼点和出发点。这从儒道释三家思想文化中均可以看到这一特征。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是以“亲亲尊尊”为原则构建的伦理学说。从孔子的“仁爱”到孟子的“性善”“仁政”,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到宋明理学,诸儒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探究,皆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精神世界的修养和行为上自觉的道德规范为核心。与儒学同时产生的道家文化,则从更深的曾面上对宇宙和人生进行了探讨。以道为核心的老庄思想,看似探究天道,实乃推论人道。关注的对象仍然是人。特别是庄子,他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更强调了人的精神世界的独立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来说更具有一种人文关怀。儒道两家的思想主张尽管相孛,但是两家学说的核心,却都是立足于人。都是把人本身和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对象和出发点,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并且把它作为着眼点,来看待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一个根本性的共同点,就是重人。另一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广泛深刻影响的佛教文化,在中土流播过程中形成的禅宗文化,它的中心思想是“心佛一体”和“顿悟”说。禅宗的哲理,参的是佛,炼的是性,实际上也是把人和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探索的对象和认识的主体来说明世界与人生的。与儒道相比所不同的只是前者重现世后者重来世。所以它和儒道思想之间根本性的共同点,都是重人。
西方社会从古希腊时代起, 支配与规范人际关系的主要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关系和相应的政治与法律。人们的血缘意识已经非常淡薄。在这个土壤上生发起来的哲学思想,也就很少着眼于人的自身和人的主观世界,而主要地把注意力放在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他们在探索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以及社会政治的哲思哲理方面,大大超过了对人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索。西方古典哲学的对象,主要是一宇宙本体、二社会本体、三神天本体。在绝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