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
文言文阅读:用语法分析法翻译文言疑难句子
采用语法分析法翻译难度较大文言句子,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确定句子的谓语。
1.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谓语是名词,则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一句的谓语“目”是名词,应翻译为动词:“以眼睛示意”或“使眼色”。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可能属于下述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1)如果是判断句,可能用“者”“也”,也可能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示判断。
(2)如果是无标志判断句,如“刘备,天下枭雄”,则找不到谓语。
(3)有的句子省略了谓语,如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句子中,第二句“其”字之前就省略了谓语“择”。
【特别提醒】如果找出来的谓语处于一句话的开头,这句话可能是谓语前置句,也可能省略了主语。如果能在谓语之后找到主语,属于谓语前置句,反之则省略了主语。如:“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句子的谓语是“宜”,主语是“百姓之谓我爱”,属于谓语前置句,整句话译为:“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了。”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的“安在”(“安在”的意思是“在哪里”,谓语是“在”,宾语“安”前置)、《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的“甚”,都位于句子的开头、主语之前,属于前置的谓语。
?
第二步:分析谓语之前的部分。
1.在句子开头部分找主语:
(1)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主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第一句中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第二句中动词“至”处于主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到的人”。
(2)如果在句子中找不到主语,是省略了主语。如在“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度我至军中”一句的谓语“度”处于句子开头的位置,属于上述“特别提醒”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省略了主语(被省略的词是“公”)。
【特别提醒】找到主语后,要考虑是否存在主语的定语后置的情况。定语后置的句式一般为“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句子的谓语是“倚”“和”,“客”作整句话的主语,“有吹洞箫者”作主语的定语并后置。
2.在谓语之前找状语:
(1)如果状语是名词,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相如廷叱之”的谓语是“叱”,主语是“相如”,“廷”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朝廷上”。
(2)如果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有可能存在介词的宾语前置的情况。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吾谁与归”一句中,谓语是“归”,主语是“吾”;介宾短语“谁与”作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与谁”,即宾语“谁”前置到了介词“与”之前。
(3)如果谓语之前出现介词,而介词之后无对象,这是省略了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谋”作谓语;“与”是介词,它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谋”的状语。
(4)看谓语动词之前是否出现数量词。如有数量词,翻译时视情译为状语、补语、定语。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一鼓作气”一句,谓语是“鼓”,句中的“一”作状语,译为“第一次”。同理,“再”“三”分别译为“第二次”“第三次”。(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骐骥一跃”“驽马十驾”的正常语序应为“骐骥跃一”“驽马驾十”,“一”“十”作补语,分别译为“一次”“十天”;而在“不能十步”一句中,“十”作宾语“步”的定语(“不能”后面省略了谓语“跃”)。整句话译为:“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很远),(它能)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
第三步:分析谓语及谓语之后的部分。
1.在谓语之后找宾语:
(1)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如果确定出来的宾语是动词、形容词,则属于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1)“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第二句中形容词“强”处于宾语的位置,活用作名词,翻译为“强大的势力”。(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第二句中动词“亡”“北”处于宾语位置,活用作名词,译为“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
(2)谓语后出现名词、代词时,它不一定作宾语,这时要考虑谓语之后是不是省略了介词(如“于”“以”等字)。如省略了介词,这个被省略的介词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往往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或成为后置的状语。如:(1)“今以钟磬置水中”,句子的谓语是“置”,它后面省略了“于”字,“(于)水中”构成介宾短语作补语,整句话译为“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战”字后面分别省略了“于”字,“(于)河北”“(于)河南”分别作“战”的状语并后置,整句话译为:“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考虑是否存在宾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