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杨氏模量doc
评分: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 验 报 告
实验题目: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杨氏模量 班 级: 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方运良
茂名学院 物理系 大学物理实验室
实验日期:200 年 月 日
实验提要
实验课题及任务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课题任务是: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能精密测量微小变量的特点,测量出钢丝在拉力作用下的微小伸长量,用特制的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设计实验方案,测定钢丝的杨氏模量。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也可按书写科学论文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根据实验用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杨氏模量。
⑷ 实验结果用标准形式表达,即用不确定度来表征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力计、激光器。
教师指导(开放实验室)和开题报告1学时;实验验收,在4学时内完成实验;
提交整体设计方案时间
学生自选题后2~3周内完成实验整体设计方案并提交。提交整体设计方案,要求用纸质版(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指导教师的电子邮箱里)供教师修改。
参考文献
(1) 金正宇 一个经典力学实验测量方法的改进——霍尔传感器测杨氏模量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
(2) 张 帮 利用迈克耳孙干涉原理测杨氏模量 [J] 大学物理实验 2007
(3)陈水波,乐雄军 测量杨氏模量的智能光电系统【J】物理实验,2001
原始数据
实验日期:12月16日
实验中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i
读数 (mm)
校正值(mm)
(mm)
1 0.601 -0.001 0.602 2 0.601 0.602 3 0.600 0.601 4 0.602 0.603 5 0.601 0.602 仪器误差=±0.004mm
长度为=( 25.25 ± 0.1 )cm, He-Ne激光器=632.8nm
测量次 数
1
2
3
4
5
6
7
8 拉 力
(N) 7.98 9.06 10.06 11.06 12.09 13.07 14.10 15.16 条纹间 隔
数 目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得原理,结构及调整方法。
利用迈克尔干涉仪能精密测量微小变量的特点,测量出钢丝在拉力作用下的微小伸长量,测定杨氏模量。
学会根据测量原理,设计出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力计,激光器,螺旋测微计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
迈克尔逊干涉仪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光路如右图所示。从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光强近似相等的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反射光束1射出后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穿过;光束2经过补偿板投向反射镜,反射回来再通过,在半反射面上反射。于是,这两束相干光在空间相遇并产生干涉,通过望远镜或人眼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2干涉原理
(1)非定域干涉
在“用迈克尔孙干涉仪观察非定域干涉图样” 实验中,激光束经短焦距凸透镜扩束后得到点光源S,它发出的球面波经G1反射可等效为是由虚光源S’发出的(如右图)。S’发出的光再经M1和M2’的反射又等效为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两列球面波,这两列球面波在它们相遇的空间内产生干涉,从而形成非定域干涉图样
(2)等倾干涉
当、互相平行是,得到的是相当于平面板的等倾干涉条纹,其干涉图样定位于无限远,如果在E处放一会聚透镜,并在其焦平面上放一屏,则在屏上可观察到一圈圈的同心圆。对与入射角i相同的各束光,如图1所示,其光程差均为: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