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
抗战时期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
2010-12-14 15:06 洪顺发 来源:炎黄纵横 我来说两句
廖祖刚 卢前 严家显 蔡继琨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撷取抗战时期在省会永安的七位著名校长,来表达我的怀念。这七位校长是省立永安师范校长王秀南、福建农学院创始人严家显、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创始人蔡继琨、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首任校长卢前、永安中学创始人林天兰、永安中学第二任校长廖祖刚和永安中学第三任校长徐叙贤。
王秀南校长
1938年春,省立师范内迁永安。王秀南担任该校校长,校址原在永安文庙。因遭日机轰炸,1939年5月迁到皆山下的大湖村,利用村中几座祠庙。其中义斋作为礼堂,庆元公祠成为图书馆,陈氏祖祠作科学馆,璞园公祠成了女生宿舍,李氏祖祠当作医药室。还兴建三座教室,分别命名为三山院、芗江院和芝城院以纪念福州师范、漳州师范和建阳师范。接着又兴建大礼堂、青年楼、体育馆,设备设施逐步完善。王校长发动学生,整修皆山,将石洞寒泉辟为公园,在“镜湖秋月”中建湖心亭,美化校园环境。
王秀南在永安任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期间,配合省教育厅推行“笠剑学风”,实行战时的“三杆”教育。所谓“三杆”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拿起笔杆能写,做个有学问的学生;拿起枪杆能从戎报国,抵抗日寇的侵略;拿起锄头能生产劳动,自食其力,克服物质困难。学校开辟农场,日常注重军事训练,学生能文能武又能农。他曾让学生步行30里,到上吉山国立音专远足、参观。
1938年8月,王秀南创办《教战导报》(半月刊),自任社长和总编。该刊除报道本校一般教学消息外,大量刊登时事新闻,发表不少文艺作品。该刊还附办《教战画报》,以抗战为题材,揭露和批判侵略者的丑恶。
王秀南治教有方,成效显著,陈仪、刘建绪两任省主席先后到学校视察,并应邀为师生演讲。国立音专校长卢前也曾来校参观,并做《如何读书》的演讲。
王秀南还亲自讲课。他每课都事先备好教学纲要,在黑板之前边写边讲,使学生有条理可循。每一个原理,都佐以实例或编引故事,有时还添加板画说明,恰当启发思考,总要让学生明白,又感到兴趣盎然。
他在《福建师范二十九届毕业纪念册》的序中写道:“国运逼到了最后关头,凡非奸伪,谁都能感到民族至上,救国第一,而献身在抗战建国的工作上。” 他曾兼任永安师范附属中心小学校长,并为该校创作了一首校歌,词曰:“我们的学校,矗立在湖山胜地,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快乐美丽。管教养卫,多方努力,忠党爱国矢志不移。看,日白天青红光满地,喜马拉雅山上,飘扬着大中华的国旗!”
在那个艰难时期,王秀南提出:“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惟有师表型的校长,才是青年的师表、民众的师表和教师的师表。”他将校长分为官僚型、市侩型、学究型和师表型4种,他认为理想的校长是具有教育至上、民主第一、与人为善特点的师表型。官僚型、市侩型、学究型校长都会将教育引入歧途,将学校引向失败。这一番话,70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深思。 王秀南1943年夏天离开,在永安前后5年。他是福建同安人。
严家显校长
严家显,生于1906年,江苏吴县人。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昆虫系,接着进入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留学,获得昆虫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因学业优异,曾两次荣获“金钥匙”奖。抗日战争爆发后,严家显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1940年初,福建省政府决定在永安黄历筹办福建农学院,6月,严家显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时年34岁。
峥嵘岁月,战火纷飞,创办学院千头万绪,艰难可想而知,他着手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延聘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在治理学校方面,他倡导的“黄历精神”,至今仍广为流传:一是勤学苦练的基本功,二是艰苦创业的干劲,三是团结进取的精神。
他亲自担任课程。据当年的学生黄劭回忆,严家显院长任农业概论课程。第一节课,他说:“昆虫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动物,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两对翅膀,三对脚,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说完,一转身,只见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唰挥舞,一只蚱蜢活生生地跳将出来。学生啧啧称奇,从心里敬佩这位昆虫博士。 严家显治学严谨,除了担任课程以外,还在课外帮助学生补习英语和拉丁语,努力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还注重培养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风气。当年有一位英国学者到黄历访问后,给出这样的评价:“福建农学院作为一所高等学校,在战时能办成这样的规模和营造这样的环境,是值得赞许的。”
严家显在第一届毕业生毕业纪念册序言中写到:“溯余来主院务,四更寒暑,受命于战时肇创之秋,着手维艰,用心良苦,谬以先觉自期,窃抱乐育之志,敢辞劳怨,但矢精诚。”这正是他心志的真实写照。严家显当年居住的冯氏祠堂,现今有这样一副楹联:“积善人家书香门第传薪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