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运用ppt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ppt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ppt “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逆向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称之为“顺向教学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有时把这种教学顺序倒一倒,教学效果会更好,笔者称之为“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但正是这一特点,使得许多靠顺向不能或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就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而一些顺向虽能解决的问题,在逆向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并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向和逆向就象分析的一对翅膀,顺向和逆向教学法如能合理使用,便能使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 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思路如下: 师问:“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实在太熟悉,往往异口同声地回答“鸦片战争!”教师追问“为什么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这个问题,基础好的同学也能马上回答,不能回答的同学老师便可指导学生阅读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进行归纳,因为此处课本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现,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归纳出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此时教师便可板书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变化;(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3)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然后教师再问“这三大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共同分析后便可得出结论,三大变化的基础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教师便可再追问”那么中国的社会性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于第一问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于第二问“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时便可板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并重点分析三大条约特别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补充一些材料)。通过分析便可归纳得出政治上中国的哪些主权被破坏,经济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也可组织学生讨论“思想上会不会产生影响”,这样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此时,第一课时便可结束。 第二课时,承接第一课时思路,首先要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协定关税等,然后提问“列强规定这些条款的目的是什么?”便自然过渡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因为英、美、法等西方列强刚完成工业革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再对中、英两国进行比较,便可顺利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以上是一种“整体逆向教学法”,有时我们还可使用“局部逆向教学法”,比如在学习《红军的长征》一课时,遵义会议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按正常顺序,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红军开始长征----初期失利----召开遵义会议(并重点分析)----继续长征----长征胜利,这样的教学当然未尝不可,但如果按照“局部逆向教学法”,先教学长征的完整经过,对遵义会议只作为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稍点一下,长征结束后再回过头重点学习遵义会议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首先,它让学生对长征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中途分析遵义会议而割裂;其次,更突出了遵义会议的重要地位,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它的转折性地位和意义。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您的在线图书馆 2016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工作计划 4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