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电池废水深度反渗透处理回用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池废水深度反渗透处理回用方案.

电池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设计方案 XXX公司 2013年11月7日 设计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电池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处理工程 2. 工程规模:日处理废水240m3/d,24小时运行,小时处理废水10m3/h。 3.建设单位:XXX 4.工程范围: 包括深度处理反渗透系统全系统的设备平面布置图、工艺图、电气图、连接管道及自动控制设计及建设调试。不含土建设计及建设。 5.工程概况说明: 建设方现有一套污水处理系统,现在需要在原系统基础上增加反渗透处理工艺单元使污水处理后达到车间生产需要的纯水标准,全部回用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第二章 概述 2.2设计依据 2.2.1设计依据 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现在系统出水CODcr≤8.92mg/L、SS≤2.0mg/L、Pd≤0.05mg/L、PH≤7.13.日产污水量240立方 (2)相关规范及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 《环境控制质量标准》 (GB3095-1996) 《防洪标准》 (GB50201-199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通用用电设备设计规范》 (GB50055-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2) 2.2.2工程范围 本工程将新建反渗透处理系统,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对接接后经反渗透处理。处理后的水生产回用。最终实现零排放。 第三章 工艺方案的确定 3.1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3.1.1处理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本次工程处理水量及水质根据建设方提供数据。 设计处理水量:240m3/d 进水处理进水水质:(见2-1): 表2-1 设计进水水质 项目 水质指标 PH 7.13 COD 8.92mg/L Pd 0.05mg/L SS 2.0mg/L 3.1.2处理出水水质及处理要求 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生产回用纯水要求其指标如下: 序号 控制污染物 浓度限值 1 PH 7.2 2 化学需氧量COD(mg/L) 5.0 3 悬浮物(mg/L) 2.0 4 总铅 0.01 3.2目前水质特点 根据目前提供的水质参数分析其中的PH、COD、SS均已经基本达标,目前主要去除的是Pd。 3.3处理工艺 由于到该单元污水各项指标明确显示只能采用吸附或膜过滤方法,其余如生化等均不适应。以下将此两方法加以比较。 3.3.1膜技术 膜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技术。膜技术最初是用于满足人们饮用水的处理,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膜技术在污水治理及中水回用方面也逐渐发展为一项实用技术。 目前在MF和UF基础上开发的MBR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化末端的泥水分离过程。利用膜的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被截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实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完全分离,使生化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从3~5g/L提高到10~20g/L,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容积负荷,降低反应器容积。污泥龄的延长,有利于世代期较长的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保留在反应器中,使氨氮得到较充分的硝化,再通过反硝化过程实现生物脱氮。MBR及其组合工艺在渗滤液处理工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和较好的效果。MBR及其组合工艺的主要特点: ①有效降解主要污染物CODcr、BOD5和氨氮。 ②出水水质好,无细菌和悬浮物。 ③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 ④由于大分子有机物被截留在反应器内,可获得更长的与微生物接触的时间,有利于硝化菌、亚硝化菌和专性降解微生物的培养。 ⑤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

文档评论(0)

jiulam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