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考博).
简述疾病发生的常见分子机制,并举例说明。
简述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机制。
简述ALI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简述病理性凋亡信号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作用环节。
简述热休克蛋白的基本功能。
简述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及来源。
简述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细胞损伤的机制。
简述细胞凋亡的主要检测方法及原理。
简述肝性脑病发生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简述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区别。
简述ARDS的概念及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简述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的改变。
简述各型缺氧血氧指标的变化特点。
简述中枢发热介质的类型及作用
简述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的机制。
1 .简述各种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 DIC 的机制。
缺氧、酸中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严重感染、内毒素等原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受损可产生如下作用:
(1) 促凝作用增强,主要是因为:①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 TF ,启动凝血系统,促凝作用增强;②带负电荷的胶原暴露后可通过 F Ⅻ a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降低。主要表现在:① TM / PC 和 HS / AT Ⅲ系统功能降低;②产生的 TFPI 减少。
(3) 血管内皮细胞的纤溶活性降低,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tPA 减少,而 PAI-1 产生增多。
(4) 血管内皮损伤使 NO 、 PGI 2 、 ADP 酶等产生减少,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功能降低,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
(5) 胶原的暴露可使 F Ⅻ激活,可进一步激活激肽系统、补体系统等。激肽和补体产物 (C 3a 、 C 5a ) 也可促进 DIC 的发生
2 .简述严重感染导致 DIC 的机制。
严重的感染引起 DIC 可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毒素及严重感染时产生的 TNFα 、 IL-l 等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可使 TF 表达增加;而同时又可使内皮细胞上的 TM 、 HS 的表达明显减少 ( 可减少到正常的 50 %左右 ) ,这样一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原抗凝状态变为促凝状态;②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使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并释放 ADP 、 TXA 2 等,进一步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促进微血栓的形成。此外,内毒素也可通过激活 PAF ,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③严重感染时释放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白细胞,激活的白细胞可释放蛋白酶和活性氧等炎症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使其抗凝功能降 低;④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tPA 减少,而 PAI-1 产生增多。使生成血栓的溶解障碍,也与微血栓的形成有关。总之,严重感染时,由于机体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不足,血小板、白细胞激活等,使凝血与 抗凝功能平衡紊乱,促进微血栓的形成,导致 D 1C 的发生、发展。
3 .简述 DIC 引起出血的机制。
DIC 导致出血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DIC 时,大量微血栓形成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FV 、 F V Ⅲ、 FX 等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使凝血过程障碍,导致出血。
(2) 纤溶系统激活: DIC 时纤溶系统亦被激活,激活的原因主要为:①在 FX Ⅱ激活的同时,激肽系统也被激活,产生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可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②有些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如子宫、前 列腺、肺等,由于大量微血栓形成,导致缺血、缺氧、变性坏死时,可释放大量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③应激时,肾上腺素等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 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④缺氧等原因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也增多,从而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的
激活可产生大量纤溶酶。纤溶酶是活性较强的蛋白酶,除可使纤维蛋白降解外,尚可水解凝血因子如: FV 、 F V Ⅲ、凝血酶、 F X Ⅱ等,从而导致出血。
(3)FDP 的形成:纤溶酶产生后,可水解纤维蛋白原 (Fbg) 及纤维蛋白 (Fbn) 。产生纤维蛋白 ( 原 ) 降解产物 (FgDP 或 FDP) 这些片段中, X , Y , D 片段均可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 Y , E 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此外,多数碎片可与血小板膜结合,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等功能。这些均使患者出血倾向进一步加重。
4 .简述引起 APC 抵抗的原因及其机制。
产生 APC 抵抗的原因和机制主要为:
(1) 抗磷脂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有高滴度抗磷脂抗体, APA 可抑制蛋白 C 的活化或抑制 APC 的活性及使蛋白 S 减少等作用,因而产生 APC 抵抗。
(2)FV 基因突变产生的 APC 抵抗:现认为,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疤痕减少和再生皮肤伤口愈合的新疗法..doc
- 疏水型高聚物封堵剂..doc
-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doc
- 疼痛科常用器械..doc
- 疾病分子生物资料..doc
- 疾病护理常规(修改版)..doc
- 疏勒县风玫瑰..doc
- 疾病诊断ICD-10大全..doc
- 疼痛患者的评估及措施题目答案..doc
- 疯狂动物城影评..docx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