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旅游美学论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美学论文

装 订 线 2012--2013学年第 二 学期 旅游 学院期末考试卷《 旅游美学 》课程论文学号:201076070106姓名:李 帅 班级:10级旅游管理(涉外方向)成绩:评语:(论文信息)论文题目:旗袍的符号化文化语义之美旗袍的符号化文化语义之美摘 要: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是能代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审美的服饰符号。本文将结合符号学及综合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旗袍服饰艺术视觉符号进行审美文化语义表达并探究。从而体现出旗袍所展现的特有的东方美,以及符号化、文化的审美。关键词:旗袍 审美 文化 符号化 语义一、旗袍的符号化审美诗人郭沫若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服装就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那么,产生于清代的旗袍自然也不例外。早在满清时期,旗袍已作为一种“族徽”体现出其符号的价值。时至今日,我们之所以更加热衷于探讨旗袍,是因为旗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它良好的传承性,成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成为能代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审美的服饰符号。汤显祖大师提出“以若有若无为美”,所谓“有”就是“实”、“无”就是“虚”。“以若有若无为美”在服装中的体现就是指其艺术形式以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为好。20 世纪30~40 年代的旗袍艺术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人体自然三围曲线造型的旗袍被称为中国女装的国粹,讲究的是“含而不露”的神韵。她最大限度地从整体上惟妙惟肖地体现女性人体的曲线美,而开衩的设计又“美而不淫”、“露而不俗”地解决了“遮盖”与“袒露”这一对立统一的矛盾,从而在这趋时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具有永恒魅力的东方女性典雅美的成功塑造。含蓄端秀、“露”而不“妖”。 旗袍使用传统服饰的偏门襟,没有多余的带、绊、袋等装饰,产生了均衡的美感,微紧的腰部和两侧的开衩,若有若无、隐约地展现了女性的身体,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女性的曲线美。旗袍的造型质朴大方,以面为主,配以镶边所产生的线,以盘扣作点缀,是点、线、面的完美结合。旗袍的线条简练优美,能充分体现女性形态曲线的自然美。旗袍卡腰、门襟、领子等款式,妩媚而婀娜多姿,下摆侧开不仅行走方便,而且行走时给人以轻快、活泼之感。此时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可以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这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 的旗袍正是指这一时期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此时旗袍在形式上以及塑造的美感方面是其它中式服装所不能比拟的。这些元素促使旗袍成为一种典型的服饰符号。二、旗袍视觉符号的文化语义审美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趋于内向, 以委婉、敦厚、深沉、清淡为特征。审美文化基础是追求中和、平淡和闲适。因而审美心理崇尚统一、神似、儒雅、对称等美感,有别于西方民族注重具象、生动、节奏、热烈、多样的美感。中华民族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体现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从形式上确定为潇洒自如的风格。它形成了中华民族以崇尚含蓄美为主流兼顾多元特色的审美特征。旗袍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准确表现。宗白华认为中国美学史上最为突出的两种美是“错彩镂金”和“出水芙蓉”。“错彩镂金”之美指的是一种比较华丽高贵的美,而“出水芙蓉”之美指的则是一种“隐约含蓄方是真”的美,正如李太白诗中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种美的形式也真实地体现在旗袍服饰之上使其成为了以含蓄隐约为主导的多重审美载体。(一)程式质朴与装饰华丽的传统旗袍之美传统旗袍的造型最早是清朝顺治年间建都北京时,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当时的审美需求是满足基本生存的同时还要符合封建礼仪的制度。最早是为了方便马上生活的驰骋搏杀,其服装采用硬朗的款式,宽下摆、不收腰、袖子窄、外形肥大;定居后的旗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领高盖住腮甚至碰到耳垂,袍身、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目的是为了在体现美感的同时增加耐磨的程度。传统旗袍的造型程式质朴,呈现出平稳、硬朗、宽松的特点。通过平面裁剪使其线条平直,手臂平伸后与身体的直线形成垂直的交叉,这种基础的造型形式显得实在而稳定。同时,宽松的外形体现了“太极”思想,平滑、柔顺、没有棱角。在厚重面料的层层包裹之下是妇女着装形象呈现平面化的状态而缺乏立体感。这种形象淹没了女性身体的锋芒,展现出内敛、祥和的状态。中国服饰文化属于一元文化的范畴,具有整一性与大同观念,着装者注重群体意识,不强调个性特征,因而具有趋同、内向、内涵、内倾的特点。所以传统旗袍作为清代女装的代表,也体现出程式质朴的美学特征。作为统治阶级文化的儒家文化必然也赋予了清代传统旗袍诸多的内涵。在传统旗袍的设计中也更多地体现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和政治态度,繁复、柔腻的服饰风格反映了中国统治阶级的迂腐保守、审美心理的滞退、盲从。另一方面,由于强权政治的精神奴役,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