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1-3bWord版含解析.docVIP

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1-3b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专题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1-3bWord版含解析

  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固基题组] 1.[2016·福州检测]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排除法,因为④所述是在秦朝建立以后,故本题选择A项。 2.[2016·衢州质检]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项主张人不分高低贵贱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故本题选A项。B项“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人要有耐心、不厌倦,与题干理念不符;C项是孔子“仁”的政治思想,与题意无关;D项“述而不作”是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信而好古”是指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均与题意不符。 3.[2016·江淮十校联考]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庄子的道家思想。以民为念,以德为本应为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崇尚自然,清静无为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的避世思想相符合,故B项正确;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属于墨家思想,故D项错误。 4.[2016·景德镇质检]下列有关《离骚》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②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③集中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④对后世的文学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离骚》的评价。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屈原所著《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据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A项。 [提能题组] 5.[2015·内蒙古模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答案C 解析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说法绝对且不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鲁国可能接受儒家思想,并未明确说明,其他各国统治者采纳儒家,故B项错误;材料内在的逻辑为“子贡出”导致“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五国各有变。”故推知,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儒家未提及百家,故D项错误。 6.[2016·南昌市三校联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D.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则治,异则乱……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说明吕不韦认识到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合理性部分,主张包容的态度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非强调思想专制。 7.[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答案A 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