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石诗话》刍评
《香石诗话》刍评 摘要:清代诗坛,格调、神韵、性灵三大诗派各立门户,以诗论互相攻讦。三派的诗歌理论分别从表现形式、诗歌境界、抒情主体的不同角度探讨诗歌创作规律,主张各有偏颇。乾嘉诗人黄培芳则调和神韵、格调两派,同时吸纳性灵派主真情的观点,在儒家传统诗教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诗歌理论,这集中体现在《香石诗话》一书中。
关键词:儒家诗教观;格调说;神韵说;性灵说
《香石诗话》是清代被称为“粤东三子”之一的著名诗人黄培芳的论诗之作。它的写作宗旨是“固以论诗,兼以志美”。作者在书中批判了时人多“以诙谐入诗话”的作法,表明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黄选摘评述的主要是清代诗人的诗作,同时也论及当时人们的言论和行事。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尊奉传统诗教,调和神韵、格调两派,抨击性灵派的论诗主旨。《香石诗话》一书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在诗话创作的高峰乾嘉时代,黄作没能引起应有的重视,但是在他的由断章片言组成的随笔式的诗论中,我们仍可以看出完整的理论体系来。
一、诗学宗尚
黄论诗的宗旨是传统的儒家诗教说,书首《自序》中就开宗明义地说:“鲁论记夫子论诗最详,此吾党学诗之本,即古今诗话之祖也。”书中又说:“诗之源在《三百》,无迷其途,无绝其源”;“后人之诗无殊于《三百》者,外异中同也,其外虽异,其中自不可不同”;可见他写诗是奉《三百篇》为圭臬的。黄还主张诗歌要“温柔敦厚,得出性情之正”,即要求写含蓄蕴藉,“情余于语”的中和之情,而不喜“轻薄发露”之作。同时书中又主风雅教化之旨,倡导“意存讽谕”之诗,甚至主张读者以比兴之法解读艳体诗,透过香奁诗、无题诗的字面意义品味作者的忧国怀君之情。从诗教说出发,黄论诗主复古,推尊盛唐,而对中、晚唐和宋诗有所批判。以上可见,黄的论诗观点还是比较保守、比较正统的,他一心想将诗歌束缚在儒家诗教规范之内。
二、诗学主张
尽管黄的诗论是从儒家诗教观出发的,比较保守,但是其中仍有不少创见,且自成一体,言之成理。试分论之。
1.创作主体论
黄要求诗人必须有“酝酿深厚”的性情,有扎实的才力学问,“贵酝酿于胸淋漓于手”,自然流露,发而为诗,才不致会“轻剽脆滑”失之于薄。他批评袁枚之学问“轻浮聪俊”,所作之诗亦“矜新斗捷”,不若王渔洋功力深厚,用笔老成。黄又要求诗人作诗以真为主,要写真实情景,真实体会,这样才能写出不落俗套的“独造”之诗,并举杜甫《秋兴》为例,谓杜“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二句,“实话道来,别有妙处”。黄论诗受王士祯影响,推崇盛唐,而以神韵为高,他以为学诗“取法必贵上”,“阮亭独标神韵以为宗主,固有偏而不举之处,然不失风人蕴藉之旨,学之而弊,刻鹄不成尚类鹜,若徒以轻剽为工,直是画狗矣。画狗不成更将何类耶?”在贬斥袁枚性灵派轻率诗风的同时,标榜含蓄蕴藉的传统诗歌。但黄评诗并不泥古而偏向于一家,他看到了诸家之诗在继承三百篇的基础上又各有独到之处,“是则同而异也。”他论诗主一“新”字,称赞“落落独造”“清真隽永”“浑然天籁”的自然之诗,但反对“嗜奇好怪”,舍弃生动活泼的语言而刻意求新的卑薄佻滑的诗风。总之,黄评论诗人作诗有六要:“曰正曰大曰精曰练曰熟曰到”即要求作者学诗取正路、法大家;下笔前戒粗腐、去浅率;写诗作达到由成章至纯熟,由笔到臻於独到的境界。只有做到这六点,诗人才可能写出优秀的诗篇。
.诗歌本体论
黄对诗歌本体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他对诗歌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三方面均有论述。首先,受传统诗教和清初神韵派诗作影响,黄推崇深厚博大和萧散淡远两种风格,概而言之,即一重风骨,一重风致。这两类风格,前者以老杜为代表,后者以王孟、陶韦为代表。《香石诗活》中评苏轼诗云“沉顿极矣”“取势曲折”“笔力遒健”“极顿挫之致”,可谓推崇备至,其选诗也多为此类厚重宏阔之作;另一方面,在个人品味上,黄又雅爱陶韦澹泊之作。他受王士《唐贤三昧集》影响,好以“味”评诗,如评姜白石诗云“宋人七绝每少风韵,惟姜白石能以韵胜”,评其时人之作亦云“五古有陶韦之风”,“得味外味,信堪继美前人”,“寄托遥深,极得三味”,可见,以味评诗乃是黄的重要论诗主张。而且,黄论诗有调和风骨、风致两派风格,兼以力度补充神韵之空疏的倾向。如他评价老杜的诗句“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以翻空对,弥见神力”“八面玲珑深得三昧”,这都反映了传统诗教观和当时社会审美风尚对黄评诗标准的影响。在诗歌内容方面,黄持论较宽,所选诗歌内容涉及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他还认为诗歌“亦可以怨”,但仍要求诗歌归于“温柔敦厚”的宗旨,要“得性情之正”,而不要过于随便,流入油滑一途。黄还较详细地论述了各体诗的写法,对诗的形式问题及写作技巧做了深入的分析,如虚实问题、叠字问题、声调问题等。黄很重视诗法,要求作诗“出规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