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与乐舞文化1.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诗歌与乐舞文化1

唐代诗歌与文化——乐舞文化大唐盛世是唐以后的古人以及今人对唐代的一个总体印象,那个年代对于今天的我们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十分神往的时期,雄厚的国力,平稳的环境,开放的政策等等都可以用来形容当时的唐朝,从而这些有利的条件也催生了唐朝繁荣的文化面貌。世人皆知唐朝灿烂的诗歌可以傲视后人,然而唐朝的乐舞文化这块瑰宝也是十分璀璨夺目。因此不少的唐代诗人就将此融入到他们的诗歌创作之中,因而如今的我们虽然没有机会亲眼观看欣赏到唐人旖旎的舞姿,但是透过这些诗人笔下绝妙的诗歌,也能够助我们窥得这块瑰宝的一角。唐代的诗人们因为其所处的大唐王朝优越环境,因而唐朝的诗人有着同后世不同的博大胸怀和骄傲与自豪。因而他们创作的诗作包罗万象,想象奇特,所想所看在其手下皆能着墨成诗。这当时在唐朝十分盛行的乐舞,自然能够十分容易的被这些诗人们纳入诗歌创作的素材之中。况且唐朝乐舞本身就种类繁多,因而自会应运而生出许多关于乐舞的诗歌。根据有关文献《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中初步统计来看,唐朝的乐舞诗有915首之多,其中描写声乐的有254首,描写器乐的有238首,描写舞蹈的有423首。如若加上与乐舞细枝末节相关的其他诗歌那就更加不胜枚举了。再说,这乐舞诗的庞大创作群体中,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阶层来看都是十分令人叹为观止,在这群人中,上至有帝王将相、后宫妃嫔如唐太宗、唐高宗、张九龄、宋璟、武则天、杨玉环、谢阿蛮、张云容等,也有我们现今还能耳熟能详的唐代诗歌的名流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岑参、刘禹锡等,下至许许多多歌姬舞姬如关盼盼、薛涛、刘采春,盛小丛、王苏苏、张窈窕等等。正是有这些乐舞诗人笔耕不辍的创作,才将这盛唐的诗坛装点了这个斑斓的纹饰。当时盛极一时的唐朝乐舞以其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软舞和健舞。按其表现内容来分则可分为宫廷乐舞,边塞乐舞,游宴乐舞,西域乐舞,民间乐舞等。我们何以说明诗歌与乐舞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从他们所共同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来。诗歌在宫廷之内以及市井之间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流行,乐舞无疑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同时当时有些西域等外来乐曲进入中原时,只有曲调没有内容,诗歌正好填补了这个没有唱词的空缺,当时许多乐师就是直接以诗入乐。二者互相推动,相得益彰。谈到唐朝的宫廷乐舞,如今我们立即就能回想起来的莫过于《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因其优美婉转的舞姿是软舞的一种。其由来传说不一:有的说,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归而作之;有的说,此曲是《婆罗门曲》之别名;有的说,唐玄宗凭幻想写成前半曲,又将西域乐曲《婆罗门曲》加以改编成后半曲合而制之。这个作品算得上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开始时只在宫廷之内演出,大臣张说在华清池有幸得意观赏到杨玉环表演的《霓裳羽衣舞》后,有感而作《华清宫》中说道:“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然而如此璀璨的明珠却由于后来的动乱没有得以完整的保存,只留下了一些残譜,虽有幸被南唐后主的到,并由周娥皇和乐师加以复原,但是却也难复其原貌。如今的我们更是没有机会领略到这个旷世乐舞的姿态,我们仅仅得以在当时亲眼观赏过的诗人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中领略其美,此诗开篇便发出“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这样的赞美之词。其乐队通过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用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宫廷乐舞的另一个如今也十分有名的便是惊鸿舞,关于惊鸿舞的来源又和唐太宗和他的另一个妃子梅妃有关。梅妃早年因一曲惊鸿舞而得盛宠,得太宗亲自为其奏曲。然而和《霓裳羽衣舞》一样,惊鸿舞现今也已经失传。在唐朝也有诗人李群玉为其作诗一首,名曰《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诗中表现出此舞的飘逸柔美之感,这跳起惊鸿舞的舞者定然也是身姿优雅轻盈。唐代的诗人的常常也在他们的诗作中用“惊鸿”二字来形容乐舞的优美柔和飘逸,诗人刘禹锡也曾在《泰娘歌并引》一诗中,描写歌舞伎泰娘,云:“长鬓如云衣似雾,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因此惊鸿舞显而易见也是软舞的一种。唐朝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里无疑是最无与伦比的一个朝代,她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后市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企及的开放态度。无论是与在当时被称作胡人的少数民族还是与外国人的交往之中,唐人都是保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与之相处,因此来唐留学甚至当朝为官的外族外国人也是屡见不鲜。这样不仅对外使得大唐盛世的威名以及大唐的当时先进的文明得以传播四方,对内也大大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唐朝的乐舞文化也在这股融合的浪潮中逐渐分支出西域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