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民众,服务社会-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启示.docVIP

 唤醒民众,服务社会-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启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唤醒民众,服务社会-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启示

唤醒民众,服务社会: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启示 唤醒民众,服务社会:赵光涛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启示 [摘要]电化教育先驱赵光涛先生是中国早期著名的社会教育家之一,他应用当时先进的电化技术,身体力行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民众教育事业。由于所处时代、受众和身份的特殊性,赵光涛更多的是在大教育观的视阈下提出并努力实践自己的电化教育思想,促使电化教育在最大程度上起到唤醒民众、服务社会的作用,同时,他的电化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于当今的教育也具有深远的现实关照意义。   [关键字]赵光涛;电化教育;民众;社会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6)10-0005-0      一 赵光涛生平简介      赵光涛(1901--1967),字光耀,1901年7月出生于徐州市一个珠宝商家庭。父亲早逝,家业败落,靠外婆家资助于1910年起在徐州坝子街小学读书。1917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徐州第七师范附属小学,经老师推荐到江苏省立无锡第三师范读书。   在无锡求学的5年,正值“五四”运动前后,赵光涛阅读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著作和《新青年》、《新潮》等报刊,接受了各种进步思想。为了读书,他发起组织《邮传阅会》;为了致力改造,他发起组织“自我改造社”。“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作为无锡市学生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学生罢课游行,并亲自到北京,联络各学校徐州籍学生组织同乡会,营救被关押的学生。1920年以后,赵光涛与在南京和徐州学习的几位徐州籍学生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互相通信、交流学习心得。他多次到上海,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译所等取得联系,结识了杨贤江、郑太璞、张闻天、邵力子等文化名人。他撰写的《偶像的打破》、《德漠拉克西的学校》、《克鲁泡特金只算半截子革命》、《徐州的劳动界》等文章,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   论文联盟   1922年,赵光涛在无锡师范毕业,到砀山县师范学校任教。1923年又考取江苏省立扬州第五师范数理专修科,继续攻读学业。1924年,赵光涛向往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5年,在扬州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斗争。同年,赵光涛从扬州师范毕业,到徐州第十中学任理化教员兼图书馆主任。1926年7月,孙中山发布北伐令,赵光涛赶到上海联系,又和曹寅甫一起回徐州,与共产党人张继超、刘桂贞、陈享州等人组成铜山县一区(徐州市区)国民党党部,拥护北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改组了一区党部,赵光涛被迫离开徐州,到南京民众教育馆任编辑部主任。1928年他重新加入国民党,任南京市第二区党部委员、南京市党部文艺宣传委员会委员,1930年兼任南京市通俗教育馆馆长。   赵光涛利用民教馆的阵地、党部文委的身份,做了大量的社会教育工作。他创作的剧本《天韵楼上》、《龙潭夜月》、《凤信之死》、《吻》、《红灯笼》等,大部分刊登在民教馆编辑出版的《民众教育》上,赵光涛有时还亲自登台演出。他参加了“南国社”,接待过袁牧之、向培良等进步人士领导的剧社,演出过田汉等人的进步话剧。这些活动,对南京早期进步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31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决定筹办徐州民众教育馆。赵光涛被委任为筹备处主任。赵光涛聘请徐毓生、孔庆波、石晓钟、杨汝熊、郭影秋、薛暮桥、李可染、陈向平、凌静等20余人担任各部主任、总干事,该馆于1932年5月正式开放。“一二八”事变发生后,赵光涛深感国家之危机,提出民教馆以“公民训练、语文教学、生计指导”为三大任务。公民训练要注重集团的组织、集团的行动、养成公民集体的思想、集团的生活习惯;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扫除文盲,还要注重对民族意识的呼唤,国家观念的陶冶,自然与社会知识的灌输;生计指导要改善农民生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向华北进犯,赵光涛代表江苏社会教育界人士到北平慰问长城内外抗战将士。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逐步形成,赵光涛兴奋地说:“共产党伸出右手来拉我们,我们要伸出左手向他们靠拢;分手并不是孙中山先生的意愿,这次合作,才是旧友重逢”。他指导民教馆工作一切以抗日宣传为中心,亲自谱写抗日歌曲,把民教馆的刊物《教育新路》改为《火线周刊》,组织抗日宣传队,在民校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日图片展览,演出宣传抗日的戏剧。还参加了第五战区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担任组织部副部长,并推荐共产党人郭影秋担任组织部总干事,把原来邳县八义集办师资训练所和农民生活学校使用的100多支步枪、3000多发子弹、两挺手提式机枪等武器交给郭影秋。这些武器在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了

文档评论(0)

ouqiaoU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