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孔祥菊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学习目标 1、知道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尊重他人隐私,树立隐私意识; 2、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援助方法及侵权者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自学课本P51-55】:完成下列填空 1、如何尊重他人隐私:树立 意识;不打听和传播别人的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 ;需要强化 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视、窥视他人 ;(2)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 ;(3)道听途说传播 他人的 ;(4)非法利用他人的 等。 2、如何维护隐私权?(1)运用 保护隐私权。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 (2)增强 意识,提高 能力,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小组交流2、如何维护隐私权?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选择倾诉对象,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3.在上网时注意保护隐私,不要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下列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1.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2.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 3.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4.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5.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6.进他人房间先敲门。 社会侵害 如同学偷看日记、信件、传播个 人信息、手机偷拍等 如家长翻看日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聊天内容,偷听电话等 如非法收集他人信息、偷拍、监视器、看病侵权问题等 家庭方面 学校范围 陋习 责任 私生活 隐私 秘密 隐私 个人信息 法律 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 你说我说: 你有过日记、短信、聊天记录或书包等被父母偷看的经历吗?你觉得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为什么? 怎样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偷看儿女日记等是不合法的。尽管被偷看的人是未成年人,但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他的个人隐私权也受保护。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虽然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 感悟一:——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1)破除传统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格依附观念; (2)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3)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阅读教材52页荣荣和肖肖的故事,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肖肖公开好朋友荣荣的日记内容,其行为侵犯了荣荣的隐私权,同时也是没有责任和信誉的表现。肖肖擅自扩散荣荣的隐私是一种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感悟二: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法律个要求,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1、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1)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下列情景是否尊重他人隐私?说出理由。 1、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 你多大了?你多重?你有男朋友了吗? 2、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3、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 4. 刚出产房门,奶粉推销员就上门了;刚诊断出某病症,声称对症的药品厂家就打来电话……类似的营销让人不堪其扰,而厂家如此高的“命中率”源于部分医生的泄密。 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严禁医疗保健机构及医务人员推销相关产品,不得向外界泄露病人以及孕产妇和婴儿的个人资料。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自悟】: 2.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①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②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③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④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为了社会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权行为。   协商和解 请求司法保护 不成 3.保护隐私权的技巧和法律方式 途 径 要学法、懂法、用法、学会 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轻 重 赔礼道歉,精神损害赔偿 你来当法官 小组讨论—校门口、楼道陆续安装了监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