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将纳米TiO2粉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化妆品中,则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到化纤制品或纸张中,可以大大降低静电作用。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的轻烧结体,可用于气体同位素、混合稀有气体及有机化合物等的分离和浓缩。纳米微粒还可用作导电涂料,用作印刷油墨,制作固体润滑剂等。 研究人员还发现,可以利用纳米碳管其独特的孔状结构,大的比表面(每克纳米碳管的表面积高达几百平方米)、较高的机械强度做成纳米反应器,该反应器能够使化学反应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 (6)在医学上的应用 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微粒进行了细胞分离,用金的纳米粒子进行定位病变治疗,以减少副作用等。另外,利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病毒诱导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在已用于临床动物实验,估计不久的将来即可服务于人类。 研究纳米技术在生命医学上的应用,可以在纳米尺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获取生命信息。科学家们设想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分子机器人,在血液中循环,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检测、诊断,并实施特殊治疗。 (7)在分子组装方面的应用 如何合成具有特定尺寸,并且粒度均匀分布无团聚的纳米材料,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努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纳米技术深入到了对单原子的操纵,通过利用软化学与主客体模板化学,超分子化学相结合的技术,正在成为组装与剪裁,实现分子手术的主要手段。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最具有市场应用潜力的新兴科学技术,其重要性毋庸质疑,许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正如钱学森院士所预言的那样: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特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结语 20世纪科技发展带给21世纪的遗产将包括科学的全球化、社会化,社会的科学化,科学的交叉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结合并相互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世界和平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等。有了这些基础,人类可以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谢谢大家 再见! 美国的“先驱者”探测器 先驱者号探测器是美国发射的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系列之一, 1958年10月到1978年8月发射,共13个。用来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 金星、木星、土星等行星及其行星际空间。“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于1972年发射,是人类向太阳系以外送去的第一个人造物体? 2003年与地面失去联系。 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 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 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1号探测器,这两个姊妹探测器沿着两条不同的轨道飞行。担负探测太阳系外围行星的任务。 在航天飞机中组装的“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 “伽利略”号释放的探测器进入木星大气。 “伽利略”号环绕木星飞行 “卡西尼”号土星探测飞船。 “卡西尼”号与土卫上的冰悬崖。 “卡西尼”号与一个有冰火山的土卫。 “卡西尼”号释放的惠更斯探测器进入土卫六大气。 “惠更斯”依靠降落伞降落在土卫六。 对小行星进行考察的“深空1号”。 着陆在彗星表面的“深空4”号。 “星尘”号探测器。 国际空间站建成后的外观。 等待发射的“发现”号航天飞机 飞行中的“神舟”1号飞船。 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日本隼【sǔn】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漫游7年顺利返回地球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1906年,三极电子管的发明使远程无线电通信成为可能。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诞生为电子电路集成化和 数字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945年电子计算机问世。已经经历了4代: 第一代(电子管,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 第二代(晶体管,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 第三代(集成电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 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70年代初开始)等发展阶段。 80年代开始对新一代的智能计算机、光学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向巨型化和微型化两极发展。如今,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平均每秒一千万亿次以上, 而计算机互联网络则在几亿网民的学习、研究、交流、贸易甚至娱乐等方面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激光技术 1917年,爱因斯坦在研究光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奠定了激光的理论基础。1958年,贝尔实验室的汤斯和肖洛发表了关于激光器的经典论文,奠定了激光发展的基础。 1960年美国人梅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1963年半导体激光器 1964年气体激光器 1965年,第一台可产生大功率激光的器件——二氧化碳激光器诞生 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宽带集群解决方案-无线政务网(TD-LTE专网).pptx VIP
- 首届改善之旅参观手册.docx VIP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全文).doc VIP
-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下半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专业技能》黑钻押题4.docx VIP
- 5G+VR虚拟实训平台解决方案.pptx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国家安全教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docx VIP
- 品管圈活动降低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实践.docx VIP
- 2025年染发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热电阻教学课件.ppt VIP
- 吉J2020-011:木塑复合材料景观工程构造.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