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第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带气旋是活动于中高纬度的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天气。 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根据强度的不同可分为台风、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热带气旋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同时也带来充沛的雨水。 长浪:又称涌浪。当台风还在较远的海洋面上时,在海边就能看到从台风中心传播出来一种特殊的海浪,浪顶是圆的,浪头并不高(通常只有一、二米高),浪头与浪头之间的距离比较长,与普通尖顶、短距离的海浪不一样。长浪看上去浑圆,声音沉重,节拍缓慢,靠近海岸时,会变成滚滚的碎浪,常使海岸的水位升高,浪涛汹涌。当你在海岸边看到这景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浪越来越猛,这预兆台风在向你处移来。 海吼:海吼也称海响或海鸣。台风来临前二、三天,沿海还可听到海吼。其嗡嗡声如远处飞机的声响,又如海螺号角或远雷回旋,在静夜尤其清晰响亮。当声响逐渐增强时,表明台风已逐渐逼近;若声响减弱,说明台风渐渐离去。浙江舟山群岛有一面临大海的岩洞,在台风来临前几天,会发生海响。渔民凭此预兆采取防台措施,效果不错。 风向:渔民中流传着“一斗东风三斗雨”,“六月北风,水浸鸡笼”等看风报台风的经验。谚语中所指的“三斗雨”和“水浸鸡笼”均是指台风雨。这是因为台风多半是来自东南方的广大洋面上。当某地受到台风前半圈外围气流影响时,就常出现西、北、东这三个方位的风向,且要持续半天到一天以上时,即成为台风的预兆。 有时台风来临前,有的地方几乎是静风,海面上平静如镜,月影清晰地倒映于海中,故也有“海底照月主大风”的经验流传于民间。这大风也是指因台风侵袭时造成的。?   海火:台风来临前二、三天,可看到在海水表面层发生点点、片片的磷光,不停地闪烁,时沉时浮,渔民们称为“海火”或“浮海灯”。实际上这是一些发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虫、角藻、磷细菌、磷虾等,以及寄生有磷细菌的某些鱼类,在海水表层浮动时呈现的景象。?  有些鱼类,特别是浅海鱼类在台风逼近时要上浮,一些较大的鱼如海豚也往往群集海面。深海鱼也随海流而来到浅海,甚至可看到鲸,有时还可发现一些上浮的深层鱼类、底栖生物,如海蛇浮上海面缠结成团等。 鱼类上浮现象,主要是由于台风的风浪驱使它们趋集近海,或低频风暴声波虽人耳不可闻,但某些海中鱼虾却可以感觉到,因而受惊骚动,四散流窜;或是由于台风区气压明显下降,海水中含氧量减少,鱼要上浮。  在台风来临前,还可看到大群海鸟朝陆地方向急急忙忙飞去,有时飞鸟疲惫不堪,以致跌落在船上或海面上,甚至会出现群歇在甲板上,任你如何驱逐也不肯离去的怪现象。 §7—7 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 定义: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温带气旋和寒潮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 原因:强风(与大潮相遇) 风暴潮: 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分布: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均可能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分布: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我国海区有些是在北方冷空气与温带气旋相配合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恒河三角洲 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且灾害严重的原因? 1.风暴潮的形成 大气低压→风暴(气旋式环流)→风暴中心“低压区” →→吸起海水→气旋式环流(逆时针)→→表面海水辐散→→深层海水辐聚(逆时针环流)→→孤立波 气压下降 l毫巴(百帕),水位约上升 l厘米。 2. 风暴潮的传播 强制推进波(孤立波)→离开风区→自由长波→浅海水域→风暴潮辐度猛增 3. 大陆架风暴潮增水的三个阶段 (1)长波增水(先兆波) 在台风来临之前涌浪引起水位微微升高。 (2)风暴潮主段 风暴潮逼近或过境的时候,引起水位急剧升高 (3)风暴潮的余振阶段 风暴过境后,仍有一系列波动,即余振。 如果余振的高峰与天文潮高潮相通时,则可能 再度造成灾害,甚至会超过主段的增水,对此 现象应引起重视。 复习 按锋的移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