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冲刺卷06(新课标Ⅰ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VIP

高考历史冲刺卷06(新课标Ⅰ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冲刺卷06(新课标Ⅰ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 A.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D.君臣需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25.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学成为正统学说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地方的管理,排除B;由材料“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可知,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强,容易形成世袭,排除C;但是由此可知,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形成门阀士族,所以答案选D。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方法。「选」的对象为没有官职的读书人,「拔」的对象是下级官吏。按规定,他们都必须是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人。但由于汉朝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亦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26.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 )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影响与作用。学生需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汉人也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27.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状况及其影响 28.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D.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图中看出19 世纪60~80 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 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所以答案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9.一位宪法史专家评价某个历史文献说:“它既对以前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又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确认,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分工的理念。”这里的“它”指的是 A.《钦定宪法大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