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废弃厂区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东北废弃厂区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以抚顺西露天矿废弃厂区为例
摘要: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对城市废弃地的更新再利用需要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协调整合,其中生态效益是更新的基础,本文以东北抚顺地区典型煤矿废弃工业场地为例着重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出发,以营建植物景观生长模式的作为更新改造的方式,通过对纽约清泉公园典型的城市废弃地改造案例的研究,得出相关植物景观更新的核心要点,从植被,人工湿地景观等方面构建形成景观模型,进而以生态景观结构的连续带动城市空间中的破碎的片段,带动场地及其周边城市整体环境品质效益的提升,建立和谐共荣的城市空间新秩序。从总体上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关键词:废弃地;生态修复;景观植入;东北地区
1引言
1.1 东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近百年大规模开发使得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突出。20 世纪初期、中期俄日殖民者对铁矿、煤炭等尤其是森林资源的疯狂掠夺,对东北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建国以来,作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老工业基地,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与污染治理的滞后使得东北地区的资源消耗极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甚至有学者指出东北地区生态环境接近不可恢复的临界状态。资源型城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大多是以矿产资源为支撑的重工业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过度开发以及治理滞后等原因,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土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海水入侵、地下水短缺等。据统计[9],东北地区的矿山每年剥离岩土约 2.2~2.6 亿 t,露天矿坑及堆土(岩)场侵占了大片山村(林)和农田。根据 28 个重点露天矿调查,仅堆土场占地总面积即在 4500 hm2以上,并且每年还要新占土地约 400 hm2以上。东北地区重点煤矿 1985 年有矸石山 671 座,7.8 亿 t,至 1998年增加到 730 座,近 9 亿 t,今后每年还要继续扩大占用土地。
1.2 矿区废弃地的产生背景与生态影响
从18 世纪 60 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使生产力急剧发展,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索取也日益加剧。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的需要使矿业开采技术飞速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开采量飞速增长,开采种类与日俱增,开采技术和开采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索取产生了矿区废弃地。矿区废弃地对本地生态景观造成严重影响,矿地在开采前都是森林、草地和植被覆盖的山体,一旦开采后,植被消失,山体遭破坏,矿渣与垃圾堆置,原生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最终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完全不同甚至极不协调的外观。而且,矿产作业清除或挖走了矿地的表土,留下的通常是心土或矿渣,结果所暴露出的往往是坚硬、板结的基质,极不利于植物生长。
1.3 各类型矿区废弃地特点分析
1.3.1 废石堆废弃地
开采矿石必须首先剥离废石(露天矿)或开拓(地下矿),由此生产出没有工业价值的废石。这种废弃地的特点是废弃物粒径常在几百乃至上千毫米,难以在短期内自行粉碎风化,废弃地持水性差,空隙大。
1.3.2 采空区及塌陷区废弃地
这是地下采矿形成的块状、带状的塌陷地面,地表破碎,起伏不平,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跨塌,地面变得疏松,高低不平,且石块与泥土混杂,难以利用,跨塌严重时,采矿坑废弃地往往形成一个深坑,常年积水或形成潮湿的湿地。
1.3.3 尾矿废弃地
尾矿是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当时采选技术和设备条件下,对矿石中某一或若干元素组分进行分选、回收后而排放的固体废料。 由于选矿回收率低,尾矿的排放量非常大,尾矿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主要是来自选矿工艺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如金矿开采中的氰化物、铅锌矿选矿投放的黄药等)及尾矿本身含有的重金属经过雨水的淋溶作用,尾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及水体,造成对周围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1.3.4 矿山辅助设施在使用后形成的废弃地
矿山开采时修建的厂房建筑物、道路等辅助设施,在矿山开采完后丢弃的厂房、道路等多为水泥修建,这使得废弃地无法复垦作为农业或林业利用。
2 典型案例分析
2.1案例概述
2.1.1 纽约清泉公园
菲尔德设计事务所(Field Operation)为纽约市清泉公园设计竞赛所作的获奖方案“生命景观”,开创了生态风景园的新形式以及废弃地清泉公园位于斯塔腾岛西岸,紧靠阿瑟溪,场地总面积约891hm2,其中约45%由27~68.5m不等的垃圾山组成,另外由溪流、湿地和凹地构成。随着斯塔腾岛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垃圾场的存在与该区域的矛盾关系凸现出来,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1年,纽约市政府下令永久关闭垃圾场并对其进行景观恢复与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