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docVIP

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衡阳市八中2015年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 命题人: 审题人: 第I卷(选择题60分)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 D.提倡上善若水 2.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3.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人性本善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知行合一 4.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顾炎武主张民权共和 B.梁启超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C.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倡行“郡国并存”制度 C.主张削弱君权 D.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用于军事 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8.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淸时期古 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 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说:“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土田,万国作义;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说明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是 A.服务国计民生 B.名留史册、实现自我价值 C.解释经学著作 D.体现“仁”“孝”之德 11.《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