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1.了解田园诗的特点及有关两位诗人的文学常识。 2.体味两首诗的巧妙构思,感受诗歌写景的特点,体会反复手法的运用。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领悟人生的真谛。 蝈蝈与蛐蛐 傍晚的时候,树林变得幽暗起来。鸟儿栖息在枝头,叫声沉寂下去,树林失去了喧响。突然到来的宁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我们吟诵济慈诗中蝈蝈与蛐蛐弹奏的田园乐章,心中定会泛起恬静与温馨交织的朵朵浪花。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蝈蝈(guō) 蛐蛐(qū) 昏晕(yūn) 树篱(lí) 消逝(shì) 栖息(qī) 凝成(níng) 草茸茸(róng) 2.作者简介 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著《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 (一)整体感知 根据前面的读诗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读诗之前先给诗歌划上节奏和重音,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读后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交流点拨】蝈蝈与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 【交流点拨】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3.“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交流点拨】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二)文本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2.《蝈蝈与蛐蛐》中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 【交流点拨】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交流点拨】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结构上来说,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是啊,“大地的诗歌啊,从来没有停息”,回顾你学过的古诗,有哪些诗句里传达了大地美妙的乐声? 【交流点拨】示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夜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喧响(xuān) 夜莺(yīng) 欢嚷(rǎng) 沉浸(jìn) 2.作者简介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加入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但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一)整体感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在音乐中感受夜的静谧和美好。 2.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和点拨齐读这首诗歌。 3.全班自由朗读诗歌,并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夜晚?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乘务员职业技能培训教材.ppt
- 乘坐电梯安全事项教材.ppt
- 多功能视频会议显示系统方案教材.ppt
- 池塘成鱼养殖教材.ppt
- 2014年第一季度法制教育导论.ppt
- 尺寸的公差、配合与检测教材.ppt
- 多功能移动电源产品介绍教材.ppt
- 机电管理基础知识教材.ppt
- 冲刺班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教材.ppt
- 机电设备9-10章教材.ppt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