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舞蹈解说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間舞蹈解说词

PPT制作所需文字内容清单 纲要: 汉族: 南方: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江苏花鼓 北方: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二人转、冀东地秧歌、辽南高跷、 陕北秧歌 少数民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回族、藏族、侗族、朝鲜族 彝族、土家族、壮族、佤族 羌族、苗族 维吾尔族:赛乃姆、麦西来甫、盘子舞 傣族《孔雀舞》 回族:《花儿》 朝鲜族:安旦、农乐舞、长鼓舞 藏族《大鼓舞》《羌姆》《果谐》《果卓》 蒙古族《安代》 《萨满舞》 侗族《芦笙舞》 瑶族《黄泥鼓舞》 壮族《火猫舞》 彝族《阿细跳月》 羌族《羊皮鼓舞》《克西格拉》 土家族《跳丧鼓》 佤族《木鼓舞》 1、“南方” 花灯(云南花灯) 花灯 花灯主要流行于我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除汉族外,在当地的仙、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中也流行。 主要的表演形式有: 1、灯舞 这是最早的表演形式。表演者手执制作精美的各色彩灯,载歌载舞。有时还有大头和尚、渔夫等角色同舞。 2、集体歌舞 参加者人数众多,有极强的自娱性。众人手执同样道具,如灯笼、扇子、巾、或花篮等,边歌边舞,并走出各种队形。 3、小型歌舞 男女二三人,表演有简单情节的小歌舞,内容是劳动或是爱情等。常即兴编词配舞。 花灯的音乐是在各地山歌、小调的基础上改编、发展而成的,一般是结构短小、情绪活泼的曲调。在表演内容比较复杂的节目时,往往将几首曲调联缀起来。 花灯音乐中还有一些明清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花灯的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笛子及锣、鼓、镲等。 花鼓灯(安徽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是从地方,灯会、社火风俗中发展起来的,清朝光绪年间已很完善了。在淮北一带农村十分盛行。 安徽怀远花鼓灯艺术源于宋代,集民间综合艺术之大成,融舞蹈、音乐、民歌于一炉。是汉族民间舞蹈的典范,淮河文化的代表.1953年进京演出后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享有“淮畔幽兰”之美誉。花鼓灯艺术被国家列入第二期民间艺术保护工程。 花鼓灯多在年节、庙会和冬闲时进行,并常与龙灯、狮子、马灯等多种民间道具舞一起表演。 花鼓灯由舞蹈、歌唱、小戏三部分组成,歌时不舞,舞时不歌。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情绪热烈奔放,节奏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的特点。所唱的曲调,是在山歌和地方小调基础上形成花鼓歌,如《卖货郎》、《孟姜女》等,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有大锣、花鼓、小钹、小手锣等。锣鼓与舞蹈配合默契,有“半台锣半台戏”之说。 花鼓(江苏花鼓) 花鼓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在元宵节或其他节日,花鼓常与秧歌、花灯、采茶等一起表演。 花鼓的主要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执锣、女背鼓,以锣鼓伴奏,边歌边舞。所唱的曲调是在当地的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节奏鲜明、旋律流畅的特点。 清代以来,花鼓逐渐增加故事情节,除了作为民间歌舞广泛流传之外,各地花鼓又进一步吸收民歌和戏曲唱腔,并在舞台上表演,成为地方小戏,如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等。 2.北方(秧歌) 一、综述: 秧歌: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它又与祭祀农神, 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 秧歌流行我国北方汉族地区,主要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广场上表演,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表演形式一般有地秧歌(徒步在地面上歌舞)和高跷(双脚踩在缚以腿部的木跷上歌舞,又名“踩高跷”)两种。秧歌队由十余人到数十人组成。舞者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手执扇子、手帕、伞、鼓、棒等道具。 秧歌在我国北方各省广泛流行,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北的冀中秧歌、冀东地秧歌;山东的鼓子秧歌、海阳秧歌、胶州秧歌、陕北秧歌、东北秧歌等。 秧歌的伴奏乐器除唢呐、锣鼓外,还有二胡、笛子等。 1)海阳秧歌: 海阳秧歌的特点是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灵活自如的表演形式。包括道具舞蹈、扮演人物、民间小戏等的综合体,分为行进与广场两种。它的角色分类比较多:大夫、花鼓、货郎、翠花等;表演过程由土炮鸣礼、三进三退、群艺争辉、小戏尽兴等部分组成。 2)胶州秧歌: 胶

文档评论(0)

df9v4f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