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九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VI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九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九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doc

第三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皖南八校联考)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  )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2.1928年,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国货展览会的开幕式时便曾经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为此,国民政府(  ) A.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B.建立中华民国,抵制日货 C.促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速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 ②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③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贸的控制 ④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14·河北高中联考)20世纪60年代末,灰、绿、蓝成了中国服装的主色调,肥、大、宽成了中国人服装的基本式样,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这反映出(  ) A.国人追求舒适的生活方式 B.国家贫穷落后 C.“左”倾思想盛行 D.当时的世界时尚 5.“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2014·钦州模拟)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 近代科技出现在上海与重庆的时间表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A.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后,最早应用在上海 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 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7. (2013乐山一模)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下表信息表明(  ) 20世纪初中国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情况统计 类别 总量 创办主体及数量 主要刊行地区及数量 报纸 167 (官办)12 (民办)155 (上海)65 (东京)71 杂志 84 (官办)9 (民办)75 (上海)46 (东京)34 A.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完全的新闻自由制度 B.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近代化进程紧密相关 D.中国知识界普遍欢迎日本的近代化模式 8.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9.据《江苏实业月志》记载: “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这意味着 (  ) A.中国的丝织业仍具有竞争优势 B.外国丝织品难以进入中国市场 C.我国广大蚕农面临破产的命运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10. (2013温州一模)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也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选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谕旨应出现于(  )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11年 11.1919年,“纱布一项,本为某(日)货输入吾国之大宗,华厂出品,至此遂愈感不敷,尤以细纱双线为甚。各界之以增添纱锭多纺细纱来本会(指华商纱厂联合会)要求者,日有数起。”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抵制日货的群众运动 D.纱布质量的大幅提升 12. (2013太原模拟)《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