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理想人格程序.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庄子的理想人格”的思想人格思想的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薛冠豪 庄子道的思想对其人格思想产生了,影响主要反映在庄子的理想人格之中。理想人格也正是自己对于”的感悟个体层面的外在体现 庄子的自由也有现实上的意义,这就是庄子的“适性思想”。“适性”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以人的天性自然和生命本真为标准,得到现实的自由。“适性思想”是庄子批判儒家礼教文明的思想武器。 庄子的“道” 庄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期间,他姓庄名周,又被称为南华真人(系唐天宝年间被唐玄宗敕封,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或者另说山东东明县)人,祖上系楚国贵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王之聘。庄子的物质生活很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重视生命的自然本性,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如何保持生命的本性状态,一切人为造作都是以人灭天的行为,都将使人丧失原来的纯朴,这样不但不能安顿生命,且将为人类带来无穷的迷惑与危机。与儒家在人伦之中寻求个体的位置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对个体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 《庄子》像一本博物志,记载着形形色色的自然事物和生活经验,并从中引导出了关于“道”的思想,庄子心中最高的“道”的精神境界,也正是由最高的手工劳动的工艺境界诸如“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轮扁斫轮”(出自《庄子天道》),“掩偻承蜩”、“梓庆削錢”(出自《庄子达生》)等具体显示和升华出来。 有人批判说,庄子思想是消极,避世,不愿面对现实,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来看他和他的思想何尝不是客观,坦然,随遇而安。 与儒家相比,道家对人的个体价值和个人自由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道家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尊重个性、超脱世俗与道法自然的哲学在传统文化中独树一职。庄子表现尤为典型。他在“道”和“自然”的哲学观方面、“无为”的政治主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但是他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自然的本性,都体现着无处不在的道,没有什么所谓的高低强弱大小是非善恶等区别,“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责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没有必要去分辨清楚,不必执着是非争论,保持自然均衡即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连生死都齐一了,没有道理不顺乎自然,破除一切执着。 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许多文章其实都在描述他心中的理想人格,特别集中在《大宗师》一篇:“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漠士……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这些对于“真人”的描述,可以被视为庄子的人格理想,此外,《逍遥游》中提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无所待”,也是庄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的“无所待”,就是摒弃一切违背生命本真的东西,诸如金钱、权势、名誉等阻止人回归本性的藩篱,进而得到心灵的真正自由。 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庄子一直以来思想的主题。庄周梦蝶的故事同样表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渴望,隐喻着人的精神脱离肉体的沉重桎抬以后化为可以飞翔的蝴蝶,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人生的一种困惑和迷惘,我到底是我,还是蝴蝶?庄子把老子的无为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他“无用之用”的理论。在《庄子人间世》中,他通过描述一个木匠对于一棵超级大树的评价,来阐述自己无用之用的理念:无用,反而存在得长久。他得出结论: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一一树木做成斧柄反倒转来砍伐自己,油膏引燃了火将自己烧干;桂树和漆树都有用,所以遭人砍伐、被人割取。世人只晓得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这是他独特的保命哲学,引而伸之,我们也可用来反思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是否应该如此功利,有用无用都是相对的,只看眼前利益最后反而可能损害自身。 在养生方面庄子的理论也自成一派,他主张用“心斋”、“坐忘”的方法达到逍遥境界“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心斋讲究排除一切杂念,达到一种虚静状态。而坐忘是“堕肢体,點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庄子大宗师》),忘记自己的肉体,抛弃一切思维,拜托一切束缚与“道”融通,就是坐忘。心斋与坐忘都强调虚静境界,在精神世界里返朴归真,使心性得到完全解放。庄子还说,“吾生也有涯……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他反对异化,不主张让做远离人生本质的事情,得按自然之道与社会之道来行事,这一思想在“庖丁解牛”的故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