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检查第一章备课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船舶的用途
1:地球概况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海洋的面积远远超过了陆地面积。
地球的总面积:51000万km2,其中陆地:14900万km2,占29.2%
海洋:36100万km2,占70.8%
我国: 东临太平洋,大陆海岸线18000 km,海区面积等于陆地面积一半,大小岛屿5000
多个,湖泊900多个,可通航河道10万km(100000 km)。
在陆地上还密布着河流、湖泊。所以,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第一遇到的大难题可能就是怎样克服江河湖海对人类活动的阻碍。可以这么说,船舶的发明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第一个重大发明。
2:外国偏见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偏见,即认为中华古老文明基本是农耕经济的产物,与海洋文化无涉,进取、冒险的海洋文化成了西方的专利或西方文明的标志。黑格尔就曾经断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各国而言,“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无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世界通史》中,也武断地认为,“古代的中国人,不习于航海。”
日本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世界造船史》中称:“中国的船是以没有纵向构件为特征的”,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龙骨。有的作者认为中国没有独木舟,中国船是从筏子演变而来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说这还是学术问题的话,该作者随后的一段评论———“中国人一向保守,对任何的先进事物从来都不知道学习”———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
3:事实
靠海吃海
英国学者李约瑟针锋相对地反驳道:“中国人被称为不善于航海的民族,那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在航海技术上的发展,随处可见。”
《中国造船史》更以大量的历史记载和文物出土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古代中国人不但习于航海,而且更善于航海,明确提出,“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组成部分。” “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二:中国古代造船史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表明,早在7千年以前,中国人就走向了海洋。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雕花木桨”,按说有舟未必有桨,但有桨必有舟。
《易.系辞》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指新石器时代利用火与石斧制造独木舟和船桨的过程
商代的甲骨文中的“舟”字,形象地包括了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根据专家推测,这时的“舟”可能已经不是独木舟而是木板船了,而根据当时的条件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1974年泉州出土的古船,却明白无误地证实了其12个舱壁、13个舱的说法。而实际上,水密舱壁的作用不仅在于各舱密封,最重要的是,它能增强船的强度。龙骨、外板、甲板结合在一起,很像竹子的构造,
龙山人是生活在山东沿海的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他们以独木舟为漂浮工具,把龙山文化从山东半岛传播到了辽东半岛。百越人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他们以舟为车,以楫为马长于海上活动,把百越文化传播到舟山群岛以及台湾岛等地。随着龙山人和百越人海上活动的发展,不仅把文化传播到南北沿海各地,同时也流传到遥远的海外。近代考古发现,朝鲜、日本、太平洋东岸、大洋洲以及北美阿拉斯加等地,都有龙山文化或百越文化的古文化,证明了古人漂航海外的业绩。到了夏、商、周代以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木板船,有了一定的航海技术水平,形成了横渡渤海、航行舟山与台湾的沿海航线,以及东航朝鲜与日本的航线,产生了沿海的一些港口城市。秦、汉以及三国时期航海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四次巡海,并且积极开辟海上航路,秦始皇两次派徐福率队东航体现了向海外发展的愿望和行为,据后人考证徐福一行很可能是到了日本并且使日本出现了弥生文化。汉代中国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航线以广东的徐闻、合浦为起点,经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度东岸、斯里兰卡、波斯湾和红海,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路,能将中国的丝绸经海路运往波斯以至罗马,同时汉代还开辟了东航日本的航线。唐、宋时期中国的航海事业繁荣,造船技术达到了新高峰,远洋海船长30m、宽10.5m,排水量达400-450t。出现了铁锚、平衡舵与舭龙骨等先进设备,产生了海洋潮汐研究、海图绘制与指南针用于航海等三项先进航海技术,当时均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则是中国的首创,我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历史记载是公元1100年左右,后来于1180年左右传到欧洲,中国由磁针发展为罗盘导航是在1226年,传到欧洲则是在1391年了。唐、宋时期我国的海上航线比之汉代又有发展,中国海船所到地区比汉代为广,往南、往西可到东南亚南洋诸国、阿拉伯以及非洲东岸的广大地区,往东可以到达高丽(朝鲜)、日本以及堪察加半岛。
指南针、船尾舵、水密舱壁、车轮舟是中国造船技术对世界的四大贡献
事例:郑和七下西洋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欧洲规范-NF P98-200-2-中文.pdf VIP
- 2024年3月30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午卷).doc VIP
- 2025年3月30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下午卷).doc VIP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docx VIP
- 2024年3月31日河北省直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上午卷).doc VIP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97-1987》知识培训.pptx VIP
- 2024年海南省省属虚拟市儋州市兰洋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VIP
- 公司员工关怀管理方案.docx VIP
- 西方烹饪英语课件资料.ppt VIP
- 2024年3月17日河北省直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