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道德规范论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孟子道德规范论文

电 子 科 技 大 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课程论文CURRICULUM DISSERTATION仁义礼智——对于孟子道德规范思想的探索 小 组: 周三三四节第3组 组 长:张 群(2013010904025) 组 员:徐田甜(2013010904027) 董天宇(2013010904029) 张文略(2013010917007) 贾浩伟(2013010917013) 高 璇(2103010917014) 指导教师 : 杨 军2015年5月11日摘 要 四心即“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是孟子依照其“四端”理论建立起来的,是孟子对于其道德规范理论的高度概括。四心在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建立、汉代的发展、宋朝的补充、民国时期的适应,仍在如今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乏的一环。在社会素质、公民素质被日益重视的今天,孟子的四心无疑是一盏引导公民素质的明灯,值得我们思考。关键词:孟子;道德规范;公民素质目 录第一章 前言.........................................................4第二章 仁义礼智的由来...............................................4第三章 仁义礼智的意义...............................................4第四章 仁义礼智思想的发展...........................................6第五章 结束语.......................................................7参 考 文 献.........................................................7附录1 孟子生平.....................................................8附录2 小组介绍 ....................................................8前言 为何中国游客会成为世界最不受欢迎的游客之一?为何中国日益崛起的今天,中国的形象却每况日下?一次次的旅游事件再次把公民素质这个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公民素质到底是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才可以维护自己乃至中国的形象?我想早在数千年前,孟子已给我们了答案。第二章 仁义礼智的由来 “仁义礼智”这四因素人格结构是以孟子所说的 “四端”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那么何谓 “四端”呢?孟子如此解释“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有之。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孟子的四端学说一共有三个意思: 一是提出了四个善端, 即恻隐、羞恶、辞让与是非。二是认为:人之有 “四端”, 就如同人的身体有四肢一样, 是其本身所固有, 甚至是先天的与生惧来的,同时也是人皆有之的;三是指出, 如果将 “四端”“扩而充之”, 就可以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人格因素。因此培养与发展 “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要指出的是, 上述 “四端”指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而言, 是仁义礼智赖以发展和形成的基础, 这是一般的共识。把仁义礼智归为 “四端”恻隐等 “四端”是心理潜能, 即人格潜能, 是形成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的前提或基础。第三章 仁义礼智的意义就仁义礼智分开而言,他们四个分别代表着道德规范的四个方面: 仁 仁的总体特征是仁爱。“爱人”是孔子对仁的解读。而孟子是其继承者。如他就直截地提出了 “仁者爱人” (《离娄下》) 的命题。还说过 “爱人者人恒爱之” (《离娄下》) 的话。他主张“仁民” ( 《尽心上》) ; 提倡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 等。这也是爱人的体现。在提出突出“爱人”的主题之后,孟子更是对仁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看法。孟子认为,爱人者必然爱物,即提出了“仁民而爱物” ( 《尽心下

文档评论(0)

tiantian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