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迭宫绦虫1描述.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曼氏迭宫绦虫 曼氏迭宫绦虫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实验室诊断 流行 防治 * * 曼氏迭宫绦虫,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寄生在猫、犬等动物小肠内,偶尔侵入人体,引起人体曼氏迭宫绦虫病。曼氏迭宫绦虫幼虫又称裂头蚴,可侵入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 长60~100 cm,宽0.5~0.6 cm 头节细小呈指状,其背腹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 成虫 头节 形态 带状,乳白色,长60~100cm,宽0.5~0.6cm。头节细小呈指状,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链体有节片约1000个,节片一般宽度均大于长度(节片扁宽),但远端的节片长宽几近相等。成节和孕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发育成熟的雌雄性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为滤泡状,分布于节片两侧。卵巢分叶,位于节片后端中部,子宫位于节片中央,螺旋盘曲呈发髻状,孕节子宫内虫卵通过雌性生殖孔排除体外。 形态:椭圆形,两端稍尖 大小:长52~76 μm,宽31~44 μm 颜色:浅灰褐色 内含物:一个卵细胞和若干卵黄细胞 其他: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 长带形,白色,约300 mm×0.7 mm 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 体不分节,但具不规则横皱褶,活动时伸缩能力较强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需要3个宿主。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等食肉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主要是蛙。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其转续宿主。 虫卵自虫体子宫孔中产出,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适宜的温度下,经过3~5周发育成为周身被有纤毛的钩球蚴, 当其主动碰击到剑水蚤时即被后者吞食,随后脱去纤毛,穿过肠壁入血腔,经3~11天的发育,长成原尾蚴。 带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蝌蚪吞食后,失去小尾球,随着蝌蚪逐渐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成为裂头蚴。裂头蚴具有很强的收缩和移动能力,常迁移到蛙的肌肉,特别是在大腿或小腿的肌肉中寄居,多卷曲穴居在肌肉间隙的一小囊内,或游离于皮下。当 受染的蛙被蛇、鸟类或猪等兽类非正常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其肠中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到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猫、犬等终宿主吞食了带有裂头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蛙或转续宿主后,裂头蚴逐渐在其肠内发育为成虫。一般在感染约3周后,终宿主粪便中开始出现虫卵。 钩球蚴:椭圆形或近圆形,周身被有纤毛,直径为80~90 μm。 原尾蚴:长椭圆形,260 μm×(44~100)μm,前端略凹,后端有小尾球,其内含6个小钩。 钩球蚴 原尾蚴 钩球蚴 原尾蚴 生活史要点 需要3~4个宿主 终宿主 猫、犬及虎、豹、狐、猫等食肉动物(小肠) 第一中间宿主 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 蛙(肌肉、腹腔、皮下等) 转续宿主 蛇、鸟、猪等多种脊椎动物 人可成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 感染期 原尾蚴、裂头蚴 成虫较少寄生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不大,可因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适、轻微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的曼氏裂头蚴病,危害远较成虫大。 机制: 寄生部位可形成嗜酸性肉芽肿囊包 局部肿胀 脓肿 临床表现: 1. 眼裂头蚴病 最常见,多累及单侧眼睑或眼球。 临床表现: 2. 皮下裂头蚴病(游走性皮下结节) 常累及躯干表浅部,如胸壁、乳房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4477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